铁兆义,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铁兆义清真肉食店掌门人,是呼市的第一批个体户。20多年的商海奋斗,靠诚信赢得顾客盈门,“铁兆义”商标与“放心肉”画上了等号。富而思源,20多年来,他不忘回报社会,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累计为公益事业捐款180多万元。
在呼和浩特,铁兆义的名字妇孺皆知。一是因为他是个做了一辈子好事的好人,二是因为“铁兆义”,用他的名字注册的商标,用人格魅力和商业诚信熔炼成的品牌已树立在人们心里。
1979年,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华夏大地时,敏感的铁兆义兴奋异常,他从呼市回民区第一个领回了个体营业执照,开起了小门脸。一开始他就给自己定下一条死规矩:未检疫的肉一斤不卖,卖给顾客的肉一钱不少,20多年从无例外。
一次,外甥替铁兆义从牧区采购回一批羊,混着6只瘦小的羊,他当即下令“这么瘦的羊,肉能好吃吗?赶快处理掉”。“好赖肉搭配着卖,顾客也吃不出来”,外甥劝他。“那不行,欺哄顾客是缺德的事儿,坚决不能干!”最后那6只羊赔钱处理了。
铁兆义每次过秤,总是在秤平了以后再放点肉,不论顾客买多买少,都一样对待。铁兆义说,凡买的少的大都家境不太富裕,更应该照顾,多给一点。一次,女儿铁玉兰给顾客称肉时,不小心缺了半两肉。铁兆义知道后,举起手中的手杖劈头向女儿打来,并把旁边的一盆开水也碰倒在女儿的胳膊上。女儿疼痛难忍,而铁兆义一脸严肃,指着她的鼻子吼道:“你要记住,丢了钱,可以再挣回来,丢了名,可再也挣不回来了。”
这个名,就是诚实守信,公平交易。
为了名,铁兆义可以赔4万元高进低出,响应政府号召去带头平抑物价。为了名,他可以为两次都未能买上肉的顾客补偿出租车费。为了名,他没有迟交过一次税款,并督促周围的个体户不要偷税漏税,成了纳税、护税模范。
行正名扬,就是靠着真心实意,铁兆义赢得了万千顾客。1998年,铁兆义自制配方的五香酱牛肉,正式在国家工商局注册商标,“铁兆义”成为顾客信得过的品牌。现在,他的门脸每天有顾客100多人,营业额平均都在3000元以上。
铁老说,“我很会挣钱,但我并不是一切为钱。我喜欢的是志气,钱是身外之物,捐给社会多作贡献,也不枉活这一生。”
从1981年开始,当时并不富裕的铁兆义就常常捐资助学,扶贫济困。
1998年,长江流域遭受特大洪灾,铁兆义坐不住了,第二天就捐献了3万余元的钱和物。
呼市和林格尔县灯笼素小学的学生们由于没有课桌,有的坐在泥土凳上上课。铁兆义心疼得落了泪,他用大卡车给孩子们送去了100套新桌椅。
从1982年开始,铁老每年出资6000元,用于贫困地区校舍的改善。呼市要建少年宫,铁兆义带头捐款。希望工程实施,铁兆义又资助呼市郊区9名特困生,包了他们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费用。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铁老的爱心。有人做过统计,从1981年算起,铁兆义先后向希望工程、光彩事业、残疾人、敬老院、贫困户等捐款捐物价值达180万元以上。
铁兆义很“慷慨”,铁兆义也很“抠”,日子过得很朴素。女儿铁玉兰说:“父亲从不下饭馆,他嫌花钱多。”百万余元资产的老板,铁老一直住在一间20平方米的小平房中,代步工具是一辆电动三轮摩托车。店里先后安置过20多位员工,都是农村的贫困孩子,他们说,铁老这儿是一所学校,教他们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慷慨与抠之间,铁兆义演绎着“诚信是人的另一种生命”的故事。经商的“诚”与回报社会的“义”相辅相哺,“铁兆义”成为当地一个“有血有肉”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