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15年风雨历程,在中外赢得广泛赞誉的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将于5月13日至16日在北京首次商演,把引起轰动的《我的梦》再次展示给热心观众。残疾人艺术家们不仅以刻苦努力和辛勤的汗水跨入了艺术殿堂,而且有信心以精湛的演技迈进演出市场,通过票房收入养活自己。他们在生活上自立的同时,又做到艺术上的自强、自立,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记者在北京西郊某礼堂看到,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舞蹈演员们正在排练新节目《秧苗青青》。他们一遍遍地练着,一会儿就汗流满面,但没人叫苦,更没人停练。
“他们太可爱了!”编导何晓彬与手语指挥王晶动情地夸起了这些演员:“他们刻苦、用功,这种精神风貌在专业演员身上已很难看到了。”
因为残疾,这些演员比正常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和汗水,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来自黑龙江的王雪峰,身患重症软骨病,17岁的他身高不足一米。但他痴迷二胡,在当地租了一间木板搭成的简陋小屋,坚持练习,终于练就了过硬的二胡演奏技巧,一曲《二泉映月》如泣如诉,令人动容。五个都只有一条左腿的男青年演出的舞蹈《生命之翼》,展现的残缺之美和自强不屈的人类精神,震撼人心,而其难度和艺术性也同样令人称奇,去年在日本第11届国际舞蹈大赛中,获得唯一的“最优秀奖”。可谁能想象到这5位青年没有任何幼功,十七八岁了才开始练习。他们的膝盖磨破了,腿练肿了,皮红军还为此辞去了收入不错的会计职务,但他没有后悔。他告诉记者:“《生命之翼》已经演出50多场了,但每次演出我们都认真地排练。我们的演出就是为了让全社会更关注残疾人,使6000万残疾人能得到更多平等的机会。”
凝聚众多残疾人艺术家心血的节目《我的梦》,去年在世界两大顶级艺术殿堂——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和意大利斯卡拉大剧院进行了成功的演出,轰动海内外。这台节目诠释着残疾人用有限的身体去挑战艺术的无限,演绎出他们超越极限的理想与追求,受到不同国界、不同语言人们的欢迎和共鸣。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成立于1987年,15年来该团在全国20多个省市演出了200多场,并出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美和友谊的使者”。如今一些节目达到了专业水平,很多演员已是大名鼎鼎,能演出难度极大的经典节目和曲目,在观众中拥有相当知名度,深受喜爱。
聋哑舞蹈演员邰丽华在《千手观音》、《秧苗青青》等舞蹈中担任领舞,而她最拿手的则是《雀之灵》,被誉为“孔雀仙子”。盲童孙岩,演奏难度很大的李斯特《第六号匈牙利狂想曲》,将华丽和灿烂表现得淋漓尽致。近期他正练习弹奏贝多芬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和交响乐队的合作将使他的演奏水平迈上新台阶。智残指挥舟舟指挥《斯拉夫进行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和《拉德斯基进行曲》,熟练、潇洒,更被人们视为生命的奇迹。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每到一地,都受到人们欢迎。人们称看了他们的演出,无疑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马来西亚舞蹈家缪长青说,他看过多个中国专业舞团演出不同版本的舞蹈《黄土黄》,但都不如残疾人艺术团赵立刚的表演感人。赵立刚最终扒起、扬起的不只是泥土,而是充满对生命的热爱,对乡土的眷恋。这种质朴和激情,感人至深。
残疾演员们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也深深打动了艺术家们。著名编导张继刚欣然担任残疾人艺术团的艺术指导,把自己的作品《黄土黄》、《太阳鸟》无偿提供给艺术团演出,并创作出《生命之翼》肢残人舞蹈;他的学生、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的舞蹈编导何晓彬为《秧苗青青》做进一步的加工和提高;舞蹈家杨丽萍手把手教邰丽华跳《雀之灵》;二胡演奏家陈军,精心指点着王雪峰……经众多名家帮助指导的新的《我的梦》,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舞蹈《秧苗青青》。著名的断臂维纳斯体现的是残缺的静态美,而失去双臂的黄阳光却在《秧苗青青》中展示了残疾人的劳动美。编导何晓彬解释说:“无臂的人也可以很快乐、很美好地生活,我们不能以沉重来赚取人们的同情和眼泪,而应以美来征服观众,给人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