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5月,教育部、科技部召开国家大学科技园工作会议,在国家层面上推进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会上正式确立22个大学科技园为“国家大学科技园”,使大学科技园一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结合清华科技园近8年的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我们认为一个大学科技园要健康地发展,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大学科技园与学校的关系问题。大学科技园区别于普通高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有大学有着依靠母体的丰富资源,所以大学科技园要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处理好与学校的关系。在与学校的关系中,我们认为重点要建立五种良好的与学校的互动关系:资产互动、人才互动、研发互动、文化互动和教育互动。其中资产互动关系是一个核心关系,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各种形式的投入,但学校也希望有一个合理的回报来支持学校的发展建设,此问题处理得如何,直接影响学校对科技园的支持程度,从而影响科技园的健康发展。
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问题。这个问题是关系大学科技园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我们认为,大学科技园绝不是学校原有企业的简单堆积,而应是三个基地:创业企业孵化基地、创新人才培育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大学科技园的创新定位问题。国家设立大学科技园的初衷是想要在大学这一创新的源头推进国家的技术创新工作,所以大学科技园一定要处理好自己在创新中的定位问题。通过清华科技园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认为大学科技园本身不应成为技术创新行为的主体,而应是通过自身的支撑作用间接地参与创新、直接地服务于创新,在具体的工作安排上,则通过各种方式营造“鼓励创新、扶持创业、宽容失败、倡导协作”的园区氛围,营造以创新为灵魂的园区文化,为园区企业的创新活动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大学科技园软硬环境建设的关系问题。建设大学科技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进行硬环境建设,但必须有相应的软环境的建设,才能将大学科技园与高新区、写字楼区分开来,也才能形成独特的竞争力。北京共有大学科技园10家,其中国家大学科技园2家,而北京的10家大学科技园又大多数集中在中关村地区。据不完全统计,10家大学科技园的规划的总建筑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再加上中关村地区其他的建筑,共有超过600万平方米的建筑。如何在这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应是大学科技园在进行硬环境建设的同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大学科技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一定要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识。今天的大学科技园建设,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了一种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会使一些大学科技园在建设中看重眼前利益,缺乏长期发展眼光,最终使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偏离方向,同时也丧失了大学科技园的内涵特征。我们认为大学科技园的可持续发展要处理好土地出让使用、空间规划的长期发展需求、入住企业的动态变化机制等问题,特别要建立起大学科技园的核心竞争力。
大学科技园的核心竞争力问题。清华科技园多年来一直重视对此问题的研究,并初步提出了“核心竞争力构成三角”的构想:即一个大学科技园的资源、文化和服务三个方面构成了一个大学科技园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三方面中,资源的拥有状况决定了大学科技园的产业方向和对企业创新的参与程度;文化决定了大学科技园对企业和人才的吸引;而服务则直接决定了大学科技园的竞争力与成功率。
另外,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问题、社会资源环境的配套问题、大学科技园的理论研究问题等,也都是大学科技园发展中必须面对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徐井宏1963年6月出生,1985年于清华大学本科毕业、1988年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现任清华大学副总务长、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副主任、清华科技园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清华紫光(集团)总公司副董事长、清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