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浙江林学院党委书记陈敬佑数顾茅庐的真诚所打动,2000年3月,南京林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齐生终于来到浙江林学院。
张齐生不是调动,而是兼职。7月,他被任命为院长。
给档案关系不在浙江的干部任命厅局级实职,这在浙江已不是第一次。这种兼职的引才方式被称为柔性流动。
2000年12月中旬,浙江省在北京举行高层次人才交流洽谈会,省人事厅宣布,浙江鼓励高层次人才柔性流动,欢迎“飞行院士”、“候鸟教授”到浙江开展技术攻关、项目合作、技术入股,既做北京人,又做浙江人。这一信息马上在京城激起波澜,《北京日报》报道说,高级人才“鱼”和“熊掌”兼得———浙江兼职政策使北京1400名高校人才“柔性流动”……
浙江是经济大省,人才小省。人才小省能成为经济大省,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柔性流动的人才支撑着。
20世纪70年代末,浙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工业化的最大矛盾是缺乏技术和人才。浙江人开始行动,先是聘请退休工人,80年代发展为“星期六工程师”,90年代是科技人员业余兼职。
“柔性流动是成本最低、效益最好、资源配置最合理的引才用才方式。”省人事厅领导说。“人才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柔性流动的人才大都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由于体制等原因,这些人才无法人尽其才,柔性流动使这部分人才的闲置才华得以充分发挥,这是利国利家的大好事。”
正是持续20多年堵不住、摧不垮的人才柔性流动,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有力技术支撑。今天,人们发现,柔性流动恰恰符合国际人才流动的潮流。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柔性”之门一开,高层次人才如过江之鲫,“飞行院士”,“候鸟教授”,纷至沓来。
张齐生来后又引来了他的老师王明庥院士。有了两位院士,林学院面貌立变,从1998年到2001年,全院科研经费从70万元激增至2000多万元,学生数从1200人增加到6000人。
宁波大学引来了严陆光院士担任校长;
浙江工业大学引来了沈寅初院士当校长;
宁波万里学院请来了计算机专家石钟慈院士当院长;
著名红外和遥感技术专家薛永祺,著名实验核物理学家沈文庆,著名分子生物学家洪国藩……柔性流动政策产生了强烈的人才聚集效应,短短几年,已有173名院士不动户口不调关系到浙江开展候鸟式工作或服务,其中42人已担任了大学校长、学院院长、研究所所长等实职。
柔性流动使一大批企业抢到了人才,使企业的技术水平迅速得到提升。
浙江的纳爱斯以星期六工程师的形式请上海某著名肥皂企业的技术人员帮忙,技术扶持使这家企业茁壮成长,后来居上,年销售额达47亿元,成为全国同类企业龙头老大。
柔性流动打开了引进外国专家的大门。绍兴某染料企业以高薪请了两位日本专家,于是该企业新产品层出不穷,染料产量占全国市场的70%。
柔性流动的弊端是人才使用者难以构建核心竞争力。于是新的更高层次的集聚人才方式出现了:
用资本运作的方式整体购买核心技术。前不久,浙江华立集团将飞利浦半导体位于加拿大温哥华和美国达拉斯的分公司整体收购,两公司的设备、资产、手机参考设计所涉及的知识产权连同人才全部转让给华立。华立一举成为中国首家完整掌握IT产业中核心技术的企业。
用整体引进科研机构的方式引进核心竞争力。中科院基因组信息学南方基地及杭州华大基因研究发展中心在杭州落成,此举标志着一个完整的世界级基因组信息学中心在我国诞生,浙江因此又拥有了一批顶尖级科学家。最近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公布的世界首次完成的水稻基因组序列框架图,有70%以上就是在杭州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