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规划”进村入户农民“洗脚上楼”

2002-05-23 来源:光明日报 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记者 夏欣 高建进 我有话说

拾级登上一层一户的四层楼房,看远处如画的绿地、球场、棕榈树,很难相信这个花园小区曾是一个叫作“塘坑生产队”的自然村。而在更偏远的“生产大队”西坑村,道路一侧是布局和谐的客家民居与楼群,另一侧则是现代气派的标准化厂房。听村民说,这些变化多亏了龙岗规划部门的秀才们。

龙岗区地处深圳特区身后,在物换星移的城市化发展中,由于没有合理规划,昔日宁静的乡野农庄建设失控,凌乱无序的“握手楼”、“炮楼”比比皆是。与此同时,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设施却严重不足,并造成巨大的土地资源浪费,影响专业化工业基地的形成。

城乡规划难道真的只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龙岗分局在“三个代表”的学习中,充分认识到“科学规划就是先进生产力”的含义,在机关坐等农民上门的审批式工作显然行不通了,必须自觉完成职能角色的转换,树立主动服务意识。于是他们改被动审批为主动下乡服务,下派顾问规划师进村入户,把科学规划送下乡,帮助特区周边农民树立规划意识,走进现代生活。

千百年来农民独钟“有天有地、独门独户”的居住方式。如何才能改变这种不适宜农村城市化的观念?龙岗区规划部门首先向社会公开征集最好的规划设计方案,接着到各村巡回展览,不厌其烦把图纸送到农民家里讲解。纸上谈兵不够直观,他们又用车子拉着村里老老少少到规划搞得好的地方实地察看。看到“不在城区胜在城区”的农村新城,村民们想通了。有的还当场向规划部门提出“将来一定给我们搞一个比他们还好的规划”。

两年来,规划管理人员与行政村结对子,先后组织了20名顾问规划师,在全区8镇、21个村现场办公,为各村镇解决216项规划国土方面的实际问题,让富裕起来的农村一步步实现了“农民洗脚上楼,工业规范进园”。

把科学的规划送下乡,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居住环境。塘坑村村长陈建华给我们粗算了一笔账:新村里现有16栋四层楼房,共住64户人家。如果按原来独门独户,这里就要摆下64栋小楼,那就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花园绿地与公共设施了。

把科学的规划送下乡,大大改善了农村招商引资的环境。西坑村村委主任何文明介绍说,因为村里规划得好,道路、绿化、治安都上去了,很早就建起了标准化厂房,来这里投资的70多家外企从未有一家搬离的,近两年还不断引来新的外商投资兴业。

把科学的规划送下乡,帮助当地经济有序发展,增强了发展后劲。山洼里的布吉镇甘坑村从前由于盲目进行工业开发,造成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被请回村里当带头人的刘瑞珊满怀抱负又觉力不从心。这时由区里派来的顾问规划师主动上门服务,他们所带来的通路、通水、通电的系列规划方案,让刘瑞珊感动得流下眼泪。在规划的促进下,甘坑村从此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仅仅三年,村经济收入已翻了一番。刘瑞珊自信地告诉记者:“这里很快将会是‘小桥流水,翠谷含金’的另一番美景。”

把科学的规划送下乡,还帮助农村在土地二次开发中避免因规划不当而造成的巨大浪费。记者来到江泽民总书记视察过的南岭村时,看到这里正在拆房改造。28岁的大学生、村委会主任张育彪说:“村民们有了规划意识,知道自己的私家房漂亮并不等于文明。由于认识到位,一座八层楼房一周内就顺利拆除了,明年将在这里建起大型休闲购物广场和超市。现在看起来,拆楼是有一些损失,但这样按规划进行建设,正是为了避免将来更大的浪费。”

“城市发展中规划不当造成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在特区,这已不仅仅是规划部门的理念。科学的规划不仅改变了农村“只见新房、不见新城”的旧貌,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投资环境、节约了土地资源。

一座座现代化的农村新城在特区周边拔地而起。曾以“一夜城”发展速度而闻名全国的深圳特区,在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再领风骚。

(新华社广州5月22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