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全国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3+X”(文科综合、理科综合)高考改革模式,与以前“3+2”高考试题相比,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最突出的区别是:⑴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重大社会问题为命题立意中心,不追求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完整性,不考虑学科内容覆盖率的大小,试题所涉及的政治、历史、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服从于综合试题背景设计的总体要求,对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知识掌握的深度减弱,广度增加;⑵重视教材视角的调整,重视命题背景材料设计的新颖性;⑶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局限于政治、历史、地理某一学科的思维方法和分析能力,而是包括了综合各学科思维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考生在面对和回答问题时,思维处于不断地判断分析问题的归属,选择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的状态,迅速动员和提取有效信息(其来自卷面提供的情境、资料、对教科书有关知识的记忆或回答社会问题的积累等),将它们融合为一体,经过判断、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思维过程,完成对问题准确的解答。
建立学科内知识内在联系和学科间知识“超级链接”。
文科综合所设置的问题带有综合性,需要学生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等角度入手,从动态的发展过程而不是静态的某一点上,从宏观而不是微观上加以把握,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带有综合性,需要学生掌握学科内部以及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多角度、多层面地对问题加以阐释。从综合能力测试试题考查的功能来看,解答综合能力测试试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同一学科内部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内在联系。如何准确解答新情境、新材料的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同“庖丁解牛”的故事有着相似的道理,关键在于明确问题的具体要求,找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以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政治、历史、地理知识纷繁复杂、浩如烟海,是中学生记忆量最大的三门学科。因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构建学科内知识的内在联系,然后启发学生把各学科知识相互碰撞,揭示出学科间的有机联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