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离“世界工厂”还有多远

2002-05-2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翼 我有话说

记者日前在厦门灿坤实业公司采访时,公司的执行副总裁告诉我们,灿坤已经将台湾的工厂关闭,将制造基地全部转移到了厦门和上海。在世界小家电行业,灿坤是数一数二的生产商,全球70%的小家电产自灿坤。

这正是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一个生动的例子,更加引人注目的事例还很多。当越来越多的产品打上“中国制造”走向全球的时候,有人惊呼: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

什么是世界工厂

外经贸部国际贸易经济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教授指出,在世界经济史上,英国曾被称为世界工厂。从1760年至1830年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制造业在全世界的比重从1.9%上升到9.5%,后来又达到19.9%,英国生产了全世界53%的铁,50%的煤。而且英国不光制造业发达,物流、服务业务也很发达。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工业国,英国的工业制成品及其跨国贸易遍及世界五大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一度成为世界工厂。从1950年至1973年,日本经济增值达到难以置信的7.5%,即使1973年金融危机之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仍然远远高于其它的工业国家。日本在这个时期创造了一系列的经济奇迹,有很多的产品,如照相机、电子产品,甚至汽车、摩托车等都保持着很强的竞争力。日本的造船厂在十年生产的吨位数占世界吨位的一半。

王教授认为,从日本和英国的案例来看,成为世界工厂,有三个特点。首先,它是一个过程,而且是几十年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日本和英国都用了几十年的努力,才成为世界主要制造品基地和对外出口基地;第二,作为世界工厂的国家,产品应占有世界工业品市场的重要份额。在八十年代中期,日本制造业占全世界10%左右;第三是作为世界工厂的国家在制造业领域要拥有相当多的创新产品,领导着世界制造业的潮流。

经济学家吕政对世界工厂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即一个国家在制造业领域,不只是少数产品和少数企业在世界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而是有一批企业群和一系列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企业和产业的生产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市场份额已成为世界同类企业和同类产业的排头兵,并在世界市场结构中,处于相对垄断的地位。

中国还不是世界工厂

无论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带给我们怎样乐观的印象,有二组数据却是不能不清醒面对的。

其一,2001年进入世界500大企业排名的中国企业有11家,但是这11家企业中没有一家是真正的制造业。

再看看我国企业的出口情况,在2001年中国外贸200强中,排名前三位的是广东省三家外贸代理公司,出口额分别达到61.8亿美元、61亿美元和37亿美元,合计出口额达160亿美元,占出口额前200家企业出口总值的五分之一强。出口值最大的生产型企业鸿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却刚过20亿美元。

尤其不容忽视的是,外贸200强中企业出口值有74%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实现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许多大型的出口企业只是“世界加工厂”的一个车间。外经贸部国际贸易经济研究院郑志海院长说,由于我国的生产制造企业往往处于跨国公司生产链的最后一个环节,生产附加值低下的现状必须正视。

近几年,在国内消费品市场上,一些国产品牌颇为深入人心,并有很多企业声称打入了国际市场,占据国际市场重要地位,具有与国际品牌相抗衡的能力,事实如何呢?记者仔细查看了2001年外贸前100名企业的名单,除了海尔集团赫然在目外,更多的还是摩托罗拉(中国)、北京诺基亚、飞利浦(上海)等类型的名字,在国内市场大打价格战和广告战的企业一个也没有看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对于中国来说实在是太重要又太稀缺了。

王志乐教授认为,中国还不是世界的工厂。首先,中国工业产值在全球比重还不够大。按照我们的计算,1999年中国第二产业产值将近5000亿美元(包括建筑业),世界排名第四。而这一年全球是9万多亿美元,美国排第一,制造业占世界的比重超过20%,日本制造业的比重为15%,中国也就占5%左右。中国制造业的地位比中国GDP所占比例要高,中国GDP在世界占第七位。

二是中国工业产品产量大,但是品种少,档次低。以钢铁产量为例,在九十年代末期,中国钢产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但是其中大量是低档次的建筑钢材,而且品种比较少。在2000年,中国进口钢铁达到97亿美元,出口是40亿美元,贸易逆差达到53亿美元。进口产品主要是IT业用的、汽车业用的高档板材。在中国贸易逆差大的工业品中,还有集成电路,在2000年逆差高达105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虽然生产出口大量的电子产品,但是它们的核心部件、高附加值的集成电路却主要靠进口。

造成工业品档次低的原因主要是中国工业研究开发能力差,自主创新能力差。近二十年来中国的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真正由中国企业原创的产品却极为稀少。

中国能够成为世界工厂

王志乐教授分析指出,尽管中国距离世界工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但成为世界工厂的基础还是很坚实的。中国的钢、煤、水泥、化学纤维、电视机等产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在世界市场有较高的份额,如钢为16%,煤炭为26%,水泥为25%。

从八十年代到1999年,世界经济的增长率一般都在3%左右。但是中国却达到了7%、8%、甚至9%的增长,种种事实表明,未来中国经济还将处于较快增长中。中国工业水平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其它国家,未来5至10年,中国制造业有可能从现在的第四位继续向前提升。

中国加入WTO意味着将全方位接受市场经济的规则,在这样一个公平、公开的市场竞争中,有利于中国制造业参与世界竞争,在竞争中获利。中国加入WTO后,制造业原有的优势还将得到加强,中国有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在日本、韩国等亚洲四小龙的发展中,都由于幅员比较小,经济发展起来后劳动力优势迅速消失。但是中国没有这个问题。

从外部条件看,目前跨国公司正在进行全球的调整,将把许多生产制造基地从国外向中国转移。这是中国制造业与世界接轨,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绝好机会。因此要因势利导,从企业、行业和产业三个层面建设世界的工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