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农民形象地把“三个代表”说成是一个伟大的“民心工程”。传诵着“‘三个代表’是咱指南,早也心顺,晚也如愿”这些新民谣的群众,已经由过去“要我干”变成现在“我要干”,主动找村、找乡请任务要项目。旗委副书记赵会鹏高兴地说:“现在是下面推上面,工作更好干。‘三个代表’引发了农民蕴藏多年的原创力。”
过去干部下乡来,不是催会战就是征税费,有时甚至带着公安又拉粮又赶畜,而现在的干部在“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经常出现在田间炕头上,带理论、带政策、带信息、带科技,既提高了农民的素质,还形成了合力。
村级债务是最令农村干部头痛的事。十三敖包乡有17个行政村,多年形成的债务高达382万元,其中高息负债就有148万元,乡欠村、村欠乡,民欠村、村欠民,影响基层政权的运转,挫伤群众对集体的信心。一些本地致富的项目上不了,农民急需的技术培训跟不上,村级组织作用难以发挥,干部工作方法稍有不慎就激化矛盾,人们称村级债务是竖在干群之间“一堵无形的墙”。为拆掉这堵墙,乡里成立了化债小组,村民积极配合这项工作,在债权上自动放弃减少一点,在高息上主动压缩一点,在经营集体林地荒山上转换一点。令乡党委书记胡宝瑞想不到的是,原打算通过学教活动化解154万元,结果竟完成了277万元。
为了保障京津的生态安全,巴林左旗里提出发展生态畜牧业。原准备3年时间在50个重点村推行“舍饲禁牧”,令干部们开心的是,牧民千百年来沿袭放养牲畜的生产方式得以顺利转变,不到一年,整个牧区都实行了舍饲半舍饲。
在农区,农民更是形象地把退耕还林(草)称作“馅饼工程”,踊跃参与结构调整,积极种草养畜、引牧入农。原来村干部担心禁牧会带来羊存栏下滑,结果今年羊的存栏数由去年牧业年度的63万只稳增到80万只,养羊业已成为这个旗四大优势产业之一。
许多村干部说:过去这担忧那担忧,现在心里踏实多了。(新华社赤峰6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