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12国使用统一货币欧元已经150多天。意大利当前面临的问题是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引起消费者强烈抱怨与不满。一些人甚至将欧元视为掏空其口袋的“窃贼”。
据意大利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今年4月份的通货膨胀率为2.4%,5月份为2.3%。实际上,官方公布的通货膨胀率未能反映出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物价全面上涨,许多家庭的负担加重。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70%的意大利人认为自己成了欧元的受害者。
拉奇奥大区的最新调查表明,该区13%的居民不得不“大幅度压缩开支”,30%的人减少购物。与去年同期相比,商品价格上涨幅度相当大,尤其是大宗消费品中的食品,包括主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等,奶酪的价格平均涨了9%,面条涨了8.6%;各类日用品也都抬高了价格,洗涤剂及化妆品上涨6%-9%;餐饮、酒店以及其他服务业也随之竞相提价,一杯可口可乐和一杯咖啡的价格分别涨了42.8%和16.8%;餐馆的餐费涨了21.4%;住宿费及飞机、火车等交通费亦不同程度地涨价;服装、鞋帽的零售价上涨了40%。
使用统一货币究竟谁受益?物价上涨是谁的错?是欧元的错,还是有人把欧元启用当成了涨价的机会?多数消费者认为是欧元与本国货币转换导致了物价上涨,使他们承受负担和蒙受损失,因而发泄对欧元的不满,并指责商人;管理者则认为物价上涨不是货币的过错,至少不是唯一原因,各行业涨价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据有关专家分析,物价上涨至少有以下原因:
第一,由于外部或自然等原因造成一些产品和原材料的价格上调;第二,商家对欧分采取四舍五入的计算法,乘机提价;第三,许多行业实行即期确定新品种的价格标准,但货币转换却很难与过去的价格相比照;第四,某些行业因消费锐减不得不重新修改牌价,以提高价格来减少损失;此外,有些人目光短浅,缺乏长远考虑,有的店主为更多更快地赚钱,利用改用欧元之机蒙骗消费者;有些公司趁机改变了产品规格和包装,使消费者很难辨别价格上的变化。
面对上述问题,一些专家仍持乐观态度。意大利一位经济学家认为,确有一些商家利用欧元来调整其价格标准,但跨上欧元这个台阶后,物价会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