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改革中提高教育质量

2002-06-1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吴春燕 通讯员 亦新 我有话说


陈年强,1944年出生,广东省雷州市人,高级工程师。1969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造船系并留校工作。历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助理、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等职。1997年调任湛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2000年7月起任广东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广东工业大学近年来发展很快,谈到该校办学方面的新思路,党委书记陈年强告诉记者,广东工业大学之所以这几年发展这么快,关键是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即由过去的“教学型大学”转变为“教学科研型大学”。

陈年强说,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始终是高校的生命线。为此,该校党委开展了“教育质量年”活动,修订了《广东工业大学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决定》,力所能及地在观念转变及人、财、物投入等方面加大力度,使学校的育人环境和办学软硬件等方面都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于质量观问题,陈年强说,要将传统的单一的精英型、学术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转变为包括精英教育在内的多层次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知识不等于素质,素质是知识内化为人的品格。因此要把传统的知识质量观与一度流行的能力质量观,转变为包含知识、能力在内的全面的素质质量观。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智育是基础,但不是全部,我们必须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纳入培养人才的全面质量中。

关于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问题,陈年强的看法是,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说,学校生产的“产品”———学生,要进入就业市场,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必须接受社会的评价。凡是得到社会认可、接纳和欢迎的人才,可以认为就是质量“高”的人才。所以我们应当把人才由老师打分高低来评价质量高低的评价标准转变到社会评价标准上来。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十分重视社会质量标准,提出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的高低作为评价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广东省教育厅近年也开始公布各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情况,这一信号已经表明整个教育质量评价的标准已经转到社会评价标准上去。陈年强强调,教育质量的社会评价标准对高校来说更加“严厉”,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紧紧围绕社会的需要来进行,在社会面前接受考验。要高度重视人才的“适销对路”。

在现阶段,如何解决扩招与质量这对矛盾呢?陈年强认为,正确的答案还是要靠改革与发展,或者说要在改革和发展中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比如,努力开源节流为扩招注入足够的资金,在力争政府增加投入的同时,大胆争取政府贴息贷款,及时改善“全面紧张”的办学条件,在努力争取资金的前提下,争取购置一定数量的教师微利房,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和措施,加快引进人才的步伐,解决师资数量的不足和结构性短缺。积极筹措可持续发放的资金,改革学校的奖酬金办法,以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尤其是调动和增强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优秀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主人翁精神。敢于实行向教学科研倾斜和以业绩为主拉大分配差距的改革,实质上就是在扩招的特殊条件下所进行的以分配制度为突破口的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这一切都是扩招所需要的保障条件,而要满足这些条件就需要改革和发展。扩招带动办学条件的完善和发展,办学条件的发展和满足就可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二者互相促进,既矛盾又统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