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云集的京城海淀区,坐落着一所年轻的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在和煦的春风中,我们走进这所年轻的大学,采访国内最早的系级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机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与管理系。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与管理系建于1993年,开设社会工作专业。1999年,适应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学系增设社会保障专业。现该系共有社会工作和社会保障两个专业。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与管理系非常重视学术科研工作,自1995年以来,该系教师在社会工作专业学科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领域,主持和参与了19项科研项目,其中省部级12项,与境外合作3项,学院重点课题4项,共获得科研经费58.5万元。此外,除主持国家教委立项的2部重点教材的编写工作外,在此期间该系教师还参与主编了12部专著,其中独著或任第一主编的8部;编写教材、教参、工具书等9部;发表社会工作及相关学科论文80余篇,其中刊登在国家一级学术刊物上24篇。
学术带头人陆士桢教授,现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出版《雏鹰行动论简》、《社会变动中的中国少年》、《中国儿童少年工作百科》、《未成年人保护手册》等学术专著及教材10部,在《中国社会工作》、《中国社会工作研究》、《辅导员》、《青年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都市独生子女社会适应性调查》(北京市八五社科科研项目)、《青少年艾滋病预防教育状况研究》(中韩合作项目)等科研课题5项,教学与研究的主要领域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社会保障等。
系主任史柏年教授,现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秘书长。出版《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等学术专著及教材6部,在《社会学研究》、《人口研究》、《中国社会工作》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都市中学生生存状况系列调查》(共青团中央课题)、《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共青团中央课题)、《社会工作类人才社会调研、项目策划、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北京市教育改革研究课题)、《城市流动儿童少年就学问题调查》(京港合作项目)等科研课题4项。教学与科研的主要领域为社会保险、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矫治、人口社会学等。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与管理系建有国内一流的社会工作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250平方米,总造价140万,于2000年底建成。包括个案咨询辅导室4间,小组活动室4间,电话热线咨询室1间,教学观摩室1间,教学研讨室1间。实验室的功能和设备齐全,拥有多媒体电脑、单向观察镜、跟踪摄录机、热线电话、投影仪等设备。
该系还拥有独立的社会工作专业图书室设在学院图书馆内,占地面积70平方米。此专业图书室是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学系帮助建立的。现有书籍共2429册。其中中文图书1305册;西文图书1104册;另有中西文刊物38种。这些书刊多数都是近期出版发行的社会工作专业图书资料,能提供国际上有关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的最新信息。与同期建立的北京大学、中华女子学院、民政管理干部学院等3家社会工作专业图书室实行联网,可以进行校际互借,是目前国内社会工作专业方面图书资料最新最齐全的专业图书室。
该系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在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从事人事、社会行政管理、社会政策研究、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社区、团体、个案等实际工作教学与研究的专门人才为目标,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人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第一、学生有较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和研究能力。在校期间,学生就参与各种社会调查和研究活动,创办的学术刊物《北斗》受到国内和海外同行的好评。4年中,学生报考硕士研究生被录取1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9.6%,在国内同类同专业院校中,录取率名列前茅。第二、学生的社会适应面宽、就业竞争力强。4届毕业生中,除考取硕士研究生的之外,一次就业率平均达97.3%,高于北京市其他高校。毕业生就业范围包括国家部委机关、地方党政机关、科研卫生系统、工青妇群众团体、大中专教育系统、部队机关和院校、工矿企事业单位、基层街镇社区、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等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有80%以上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重庆等直辖市和沿海发达城市就职。第三、学生的专业价值观确立较牢固。4届毕业生进入社会工作专业以及相关工作领域的将近50%,这一比例在国内同一专业的高校中是较高的。许多学生直接到街镇社区、老人院、儿童福利院、精神病院、殡葬管理中心、残疾人联合会、青年会、慈善基金会等基层社区和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就业。第四、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该系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管理层次上。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培养模式,都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的要求。一方面,拓宽课程的知识面,加大管理类课程的比例,增强了基本技能如计算机、英语、社会调研等方面技能的训练力度,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从事社会服务、进行自我管理,以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