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如果你不立刻把电话转给有关的负责人,你也许会被炒鱿鱼的!”今天的刘庆绝对想不到,2000年6月他对北京科技投资公司接线员的一句戏言,竟然成就了英纳超导这家国内唯一生产高温超导新材料的高科技公司。
在一栋坐落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最南端的灰蓝色3层的普通小楼里,高温超导材料使英纳超导成了这里的明星企业。刘庆现在的身份是英纳超导的总经理,他的创业伙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十五”期间超导开发专家组组长韩征和是公司的董事长。韩曾在国外从事超导研究及产业化工作十多年,并创造过铋系高温超导线材单线长度1200米的世界纪录。
刘庆说,未来社会,采用高温超导电缆和电机,机器马力将会更强劲;在医院里运用超导磁共振成像,可以发现目前难以发觉的微小病灶;城市交通运用超导材料,磁悬浮列车可以在轨道上悬浮飞驰——这是刘庆对高温超导所描绘的诱人的前景。
美国、欧洲、日本等掌握高温超导线材生产技术的国家已率先进入大规模的高温超导应用开发阶段。根据国际超导科技界和相关产业部门的预测,2010年,全球超导产业产值将达到260亿美元,到2020年,将达到2400亿美元以上。
据刘庆介绍,目前世界上只有4家能够生产高温超导材料的企业,前不久欧洲刚刚建立了第5家,但是它还没有生产出成品。
要让技术真正走出公司的实验室,目前摆在刘庆面前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仍是融资。“我现在和各种投资者谈判都很有经验了。”刘庆说,“两年前刚创业时可不是这样,只会打电话问,根本不会谈判。”
对于两位教授来说,这的确是个陌生的难题。最后他们商定新公司暂时估价为1个亿,70%的技术入投,包括韩征和、刘庆和两位帮助建立公司的人的股份。30%的股权用来进行第一期融资,融资3000万元。不过,两人的丰富阅历使他们在吸引投资者时还是多了一层考虑:所投金额最大不许超过10%,也就是1000万元。“初创期股东分散,避免一股独大,有利于我们现在的发言和指导公司发展走向。”
北科投的工作人员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北科投加入进来之前,我们连一份真正的规范的商业计划书都没有,没有财务预算、没有赢利计划,只有一份不规范的所谓商业计划书。”刘庆说。
最后,北京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法尔胜集团公司、北京博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北京清华科技园技术资产经营公司、中财国企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3000万元注册成立了北京英纳超导技术有限公司。
英纳超导注册时在工商局又遇上了小小的波折。工商局注册有相关规定,企业的技术入股不许超过50%,而英纳的技术股占到70%,本来是投资者和技术持有者“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情,却费了些周折,后经过特批英纳才注册成功。
下一步融资,刘庆对选择的对象的标准有了新的想法——要找有实力的生产者,不管是国内厂家还是国外的品牌,重要的是把英纳超导能够更好地带向国际市场。
当然,100万元一个百分点的股份价格也成了过去时,“当时我们还没有产品,是风险投资。现在生产出来了线材,我们的价码一定要提高了。”至于现在到底是多少,刘庆笑而不答。
随着就是连串的好消息,线材长度不断地增长。在试生产阶段就已成功生产出数根很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千米级高温超导线材,该生产线目前年生产能力为200公里。
200公里的长度对别的材料来说不值一提。但是目前世界上一年的生产线生产的超导线材长度不过200公里,而英纳超导具备了随时可以增加到1000公里的生产能力。刘庆介绍说,目前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是每米卖30美元。公司200公里是6000万美元。但是目前这些都还是计划,高温超导材料的应用并没有实现突破,仍然是实验室阶段,现在英纳超导的产品主要是用于应用试验,真正的行业应用还是一个梦想。
世界上还没有形成真正的超导产业这一点并没有打击他们的信心。在刘庆看来,一个新材料的产业化至少要15—20年的周期,现在正好是突破的临界点。“现在我们生产的是线材,如果一旦有某个机构产品研究实现突破,我们的机会就真正来临。”
英纳超导自己也在做下游产品方面的研发。最容易进行商品化突破的是高温超导电缆。去年7月,英纳技术投资入股和云南滇能(集团)控股成立了北京云电英纳超导电缆有限公司,进行高温超导电缆的开发、生产和销售,注册资金也是3000万元。这家新公司计划在2003年底研制出三相30米长的高温超导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