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企业界曾长期以“廉洁、守法、诚信”而享誉世界。但据最新一期德国《经理》杂志报道,贿赂、欺诈、损公肥私等腐败现象和信任危机,正像幽灵一样困扰着德国企业界。
博多·施纳伯尔是COMROAD公司的负责人,他为了抬高公司股票的价格,虚构了90%的公司营业额,使投资者大上其当;原ABB德国公司总裁米·波尔在瑞士开设了行贿专用账号,涉嫌行贿案件18起;巴伐利亚官员保险公司总裁施威克特涉嫌受贿140万欧元……据德国联邦刑警局统计,2000年立案侦查的腐败案件有1243起,而1994年只有258起。短短几年,腐败案件增长了约5倍。另外,一些大企业的股票价格在不断下跌,但企业领导人的薪水却直线上升,如德意志银行的董事,2001年人均年薪超过700万欧元。职工偷盗、企业拖欠货款也盛行起来。在建筑业,78%的破产企业表示,他们破产的原因是收不回钱。一家汽车制造厂在两年内丢失的发动机零件价值130万欧元。后来,通过电视监视器发现,厂里有5名职工将零件整箱往外拉。另一家钢铁厂的职工,将价值180万欧元的特种钢材,从厂里拉出去卖给了收废铁的。有关专家估计,职工偷盗每年给德国企业造成的损失在20亿欧元左右。
一些德国专家认为,促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整个社会的躁动。前几年,股市发展迅速,似乎只要投资股市,就能轻松获得50%以上的年利。这一方面为那些设法掏空股民口袋的投机者提供了作案的温床,另一方面也使那些已经大权在握的领导层为发财而急红了眼。腐败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迅速滋生的。从这种意义上看,“9·11”事件后出现的股市暴跌,有助于给这种“躁动”降温。
原因之二是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企业像家庭、学校一样,是重要的社会细胞。以往,德国人为了表示对企业的忠诚,往往在一家企业一呆就是几十年,甚至几代人,许多人以企业为家。不少雇主与职工,平时也以朋友相待。在这种氛围下,职工自然不会做对不起企业的事情。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原有的企业文化框架被打破了。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不断兼并、分拆、改组。企业领导像走马灯一样更换,企业职工也像算盘珠一样被拨来拨去,能保住饭碗就算好的。过去的安逸和安全感没有了,剩下的只是竞争和压力。企业领导只想着如何让企业上市,如何让企业股票增值、捞钱;职工也是干一天算一天,时时在为被解雇做准备。因此,一旦他们看到捞钱的机会,就不会再犹豫。
德国的神学教授海默尔认为,西方社会的核心问题是“生活的完全金钱化”,甚至一个人的自我价值也只能以金钱财富来衡量,因为缺少其他公认的价值标准。德国人似乎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些媒体已在讨论道德、诚信、可靠等传统价值观对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意义。但愿他们在反腐的征途上,能找回失落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