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龙江省办公厅专门发文,对所属五常市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做了全省“情况通报”。省委书记、省长也分别签字,让各级政府引起重视。省领导如此重视一个县级市财政,这在黑龙江还是很少见的。
熟悉黑龙江省情的人都知道:五常市不仅在全省67个县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一些负面影响也是最大,如群众集体上访,教师集体罢教,酒霸、渔霸、车霸、菜霸横行等等,一度成了黑龙江省的老大难。可自2000年6月开始,五常市却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财政收支情况明显改善,由原来的历史挂账4714万元,欠发职工工资2816万元,占用专项资金2400万元,财政举债7715万元,财政包袱高达2.1亿元的现状,发展到2001年底全市财政收入完成19029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08.74%,比上年增长22.2%,实现了当年收支平衡,一下子跃入黑龙江省县财政收入十强县之列。是什么原因让五常的财政有如此大的飞跃?在记者近日赴五常市采访后,找到了答案。
加强管理,不让财税外流,并培植新的财源。这是他们的主要做法。首先,他们清查了农业税。针对耕地面积不实和权属不清的问题,他们抽专人逐乡、逐村、逐地块进行清查,一下子清出应纳税耕地130万亩,占现有耕地面积346万亩的34.4%。不仅解决了多年积累的土地矛盾,还能为市财政增收1000多万元。这之后,他们又开始清查偷漏税,对全市2700个纳税业户进行拉网式清查,又清出715万元,再加上监管罚没款的流失,堵住了777万元。同时对预算外资金进行了强化管理,捆绑使用,这便有效地减轻了财政负担。
有清欠节流就有开源增收。在清查追缴的过程中,他们狠抓工业增收,重奖纳税企业大户。将每年均纳税4249万元和1023万元的葵花药业和华雨制药两个企业当作功臣对待,刺激其他企业比学赶帮超。一年来,全市全口径工业企业实现税收9000万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47.3%。再加上压缩公务开支,改革城镇建设收费,清理财政供养人员等等的一系列措施,使该市的财政收入仅半年多便扭亏为盈。
在五常市采访时,听到最多的是老百姓对市领导班子的赞誉。
2000年6月份,该市新领导班子上任,面对2000年上半年进京上访人数全省第一,到省里上访人数全省第三,“农民访、工人闹、老干部天天上来要”的被动局面和市场经济秩序混乱,黑恶势力嚣张的气焰。他们没有退缩,更没有回避矛盾。一方面把抓稳定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重拳出击,硬招治乱,整刹歪风,树立正气,半年时间就解决305起重点难缠的案件,并打掉16个犯罪团伙;另一方面把抓财政收入作为讲政治、保开支、保运转、保稳定的治本之策,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整体优势,采取经济的、法制的手段和激励机制核准税基,挖出了潜力,保住了盘子,保障了开支。不仅在2000年7月份开始保证月月开支,人均月工资涨了97.5元,还补发了欠老干部和职工的工资近4000万元。
2001年10月的一天早上,当地税局职工推开营业厅大门,开始一天的工作时,发现门外竟排起了一行队伍。开始以为又是来上访的,可上访哪有排队的?一问才知是一些工商业户主动来纳税的。这可是在五常历史上破天荒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