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金乡县,遍地是大蒜。记者一进入山东省金乡县境内,就被铺天盖地的大蒜给包围了:路边摆满了成袋的白皮蒜,田野里三五成群的农民在拿着小铲子刨蒜,空气中弥漫着新蒜的味道。
县长李明晨告诉记者,金乡的土壤、气候最适宜种大蒜,现在全县一年收蒜60万吨,农民纯收入的70%来自大蒜。
家家种大蒜,销路怎么办?李明晨说,他们也吃过只会种不会销的亏。1993年30万亩大蒜丰收,但销路不畅,到最后一麻袋大蒜换不来一个烧饼,蒜农的眼泪都哭干了。从那时候起县委县政府就认识到,要想让金乡大蒜继续种下去,必须充分发动民间力量,把蒜卖到全世界。现在金乡县有3万人专做大蒜生意,11家民营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这些“蒜老板”每年销掉260万吨大蒜,交易额70多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大蒜出口总额的70%。现在金乡本县的大蒜已经不够卖的了,周边地区也开始大面积种蒜。说起“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李明晨感触很深:“我们认为,‘三个代表’在金乡的具体实践,就是种出好大蒜,卖出好价钱,让全县蒜农得实惠。”
距县城不远,记者见到了金乡人引以为荣的“国际大蒜商贸城”。进入一个水泥砌成的欧式拱门,路两边全是一家挨一家的“大蒜经销中心”,全长十公里,竟然没有间隙!专门负责全县大蒜营销、自称“蒜头”的副县长李宪鹏介绍说,这个商贸城一年的交易额可达十几个亿,许多过去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现在都成了大老板。
这两天正是收蒜季节,最怕阴天下雨。蒜农们没日没夜在地里忙活,周边十万农民也赶到金乡打工,手脚麻利的一天收一亩蒜可得100元工钱。
按六天收蒜期计算,金乡县为周边地区的农民兄弟要付出六千万元劳务费。
县里的干部们也没闲着,人手一册《世贸组织基本知识问答》,准备参加开卷考试。在一间专门为副科级以上干部开设的考场里,负责监考的县人事局局长告诉记者:有的人虽是死记硬背,但不管怎么样,学了就比不学强。现在蒜农和干部们人人关心天气,个个学习WTO,根本不用谁去动员。“入世”之后一些发达国家为中国农产品设置了重重技术壁垒、绿色壁垒,有的国家对中国大蒜的检验指标达20多项。全县上下都有一种很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不主动学习就会被市场淘汰。
金乡县是英雄王杰的故乡,在王杰村的一处蒜地里,李明晨剥开一瓣白皮蒜让记者尝鲜:“常吃蒜能长寿,我们全县60万人,80岁以上老人一万多,还有40多位百岁老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生活习惯:每餐必吃‘鸡蛋蒜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