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关村是最具活力的区域技术创新基地

2002-06-24 来源:光明日报 钟园轩 我有话说

中关村文化广场雕塑


历史选择了中关村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将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主导经济形态,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日益取决于知识经济的发展。21世纪,谁能主导知识经济的发展谁就能主导世界经济的发展。面对这一新的挑战与机遇,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认真思考和积极部署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

中关村具备了率先发展知识经济的良好基础和巨大潜力。国家长期的大量的投入,造就了这一地区高度密集的科技智力资源。这里集中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39所,几乎包括现代科技所有专业、所有学科,拥有全国力量最雄厚的师资队伍,拥有全国最优秀的学生群体。在校学生将近40万人,每年大学生毕业10万人。有以中科院为首的国家级科研院所、重点试验基地213家,每年开发研制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数千项高科技产品及成果。

1999年6月,国务院批复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这是面向21世纪国家发展的具有前瞻性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的重要举措。

三年来,中关村科技园区通过规范的市场运作和有效的政府调节,激发、激活了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的各类要素,实现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2001年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014.2亿元,超过预定目标364亿元;实现增加值455.7亿元,超过目标65亿元;上缴税金89.4亿元,超过目标24亿元;出口创汇30.5亿美元,超过目标12亿美元。2001年与1998年相比,技工贸总收入、工业增加值均翻了一番多,上缴税费翻了两番。各项指标在全国53个高新区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其中,技工贸总收入比重从1998年9%提高到16.9%,上缴税费比重从9.6%提高到13.9%。

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实践和发展说明,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是英明正确的,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带动了首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是对北京市乃至中国的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和示范,中关村科技园区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关村是技术创新最活跃的区域

中关村形成了一批具有强大活力的技术创新主体

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企业始终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其广泛深厚的科技背景,是实现技术创新的保证;其面向市场、自主决策、承担风险的运行机制,决定其必然关注实现产品和技术服务的商业价值。中关村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储备了大量的科技成果,中关村企业成为这些技术的转化器,并对已有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迅速进入市场,如联想的系列微机、方正的激光照排、时代的硬度计等,它们开发的产品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品牌。

三年来在中关村成长出一大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它们使巨大的智力资源得以释放。在这些中小企业中,涌现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顶尖、世界先进的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如中芯微系统公司的实用化0.25微米32位CPU芯片“方舟-1号”、中星微电子公司的百万门级的专用图像芯片“星光一号”、博奥生物芯片公司的博奥生物芯片等。这些中小企业在高端技术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有面对市场进行果断决策的能力;有优秀的团队,既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又有与国际接轨的管理理念、管理经验。

中关村是我国最重要的科技战略资源的聚集地

北京汇集了中科院各大研究所、中央各部委所属的研究院所、北大、清华等研发机构,这些国家最重要的科技战略资源大部分集中在中关村,他们完成了大量的国家和市级重大项目。2000年,以中关村为核心,实施国家863计划占全国总数的40.84%,实施攀登计划占全国的61.29%,实施攻关计划占全国的40.30%,均为全国第一。

中关村汇集了国内外知名跨国公司和研发机构,拥有众多的高科技世界知名品牌。目前,已有微软、松下、朗讯、IBM、三星、诺和诺德等国外高技术大公司设立23家研发中心,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43家在园区设立了分支机构。这里也是广大海外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创新的乐园。三年来,园区接待留学生9000多名,开创了留学生以团队形式回国创业的模式,新创办留学生企业800多家,总数达到1200多家。在园区企业从业的留学人员已达3600多人。中关村吸引国际跨国公司聚集和广大留学人员到园区创业的根本原因,是这里拥有一流的高素质人才和良好的创业环境。

自1991年以来,北京的R&D经费投入在全国的比例保持了稳步发展,一直占全国1/6强的份额,是名符其实的全国科技资源聚集地。1991年全国R&D经费投入150.8亿元,北京地区26.1亿元,占全国17.3%,2000年全国R&D经费投入896.0亿元,北京地区155.7亿元,占全国17.4%。同时,2000年北京的R&D经费投入占北京GDP的比例为6.28%,远远高于占第二位的陕西省和第三位的上海市(分别为2.98%和1.62%)。

1991至2000年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逐年递增,2001年达191亿元。多年来一直以较强的优势位居全国首位,所占比例为16%以上,2001年所占比例已达24.4%。

三年来,中关村地区共建设国家及市级重点实验室65个,大学科技园8个。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中心、863实验动物中心、转基因动物中心等已落户园区。

国内外创业投资机构最关注的区域

中关村具有大批高成长潜力的创业企业和众多高素质创新人才,吸引着国内外创业投资机构的热切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地区活跃着上百家国内外创业投资机构,在全球范围管理着超过250亿美元的创业资本,其中,外资风险投资机构39家,管理着超过240亿美元的创业资本,48家本土风险投资公司管理着超过11亿美元的资本。

到今年5月,北京地区共有134家创业企业获得风险投资,投资额达到9亿美元。其中,中国网通融资额度达到3.25亿美元,新浪网络科技公司获得投资8000万美元。

根据中国创业投资发展报告,在北京市的创业投资机构是全国省市中最多的。2001年全国创业投资机构有104家在北京投资,高出第二位的深圳30家。北京市在投资金额上也具有绝对优势,2001年全国创业投资机构在北京的投资达11.7亿元,高出位于第二位的深圳3亿元。

中关村拥有中国最好的创业平台

鼓励创业,容忍失败,依靠科技快速致富;崇尚创新,追求成功;开放、交流、合作的创新文化氛围,为创业者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由多元投资主体建立的各类专业孵化器和综合孵化器,基本形成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的创业孵化网络,中关村拥有孵化器30家,约占全国的20%,总孵化面积近28万平米,在孵企业达1064家;政府设立“中关村创业投资引导资金”,采取委托跟进投资方式支持风险投资机构向园区中小企业投资;建立服务于中小科技企业的贷款担保体系,到今年5月,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共为园区200余家中小科技企业担保额达11亿元。

建立留学人员归国创业服务绿色通道。分别在硅谷、东京和阿姆斯特丹设立留学人员联络处;颁布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和相关法规;出台吸引留学人员归国创业全套服务方案,实行从海外到国内创业“一条龙”服务;设立留学生创业专项扶持资金等。中关村一大批留学生企业取得成功。由归国留学人员团队创办的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在纳斯达克的第一支也是最成功的高科技股;启明星辰公司是拥有网络安全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提供整体安全解决方案与服务的高科技公司,1998年成为国际计算机安全协会在中国指定的唯一合作伙伴,经国外评估机构评估,其市值达到1500万美元;以发展民族种业为己任的奥瑞金种子开发公司,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从最初的300万元注册资本发展成为总资本1000多万元、营业额近5000万元的国内著名种业公司。

中关村是高科技产品汇聚的市场中心

中关村是联系全球、辐射全国的高科技产品销售中心,特别是IT产品,以中关村为中心的销售网络伸向全国,形成了国内外瞩目的高新技术产品市场销售和服务中心。

信息产业部2001年公布的电子信息百强排序结果,园区共有14家电子生产企业进入了全国“电子百强”,其中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和联想集团控股公司分列全国电子行业第一和第三位,联想电脑占全国市场份额几年来一直保持在30%左右,北大方正集团、清华紫光集团、清华同方集团等企业的主导产品分别占国内同类产品市场的40%至70%。

园区应用软件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移动通信设备、个人电脑、扫描仪、稀土永磁材料、大功率数字广播电视发送设备、大直径单晶硅片、太阳能集热设备等产品领域的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均为全国第一,大型程控交换机、大屏幕彩色显像管、激光打印设备、部分西药等产品领域的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占国内排名前四位,部分生物制品、合成药品、环保产品也在国内同行业中占重要地位。

中关村是国外高科技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枢纽,是世界知名高科技产品特别是IT产品的销售中心。这里集聚着几乎所有国外高科技著名品牌的代理商、分销商,他们的分公司、子公司遍布全国,这里的国外知名品牌IT产品成为全国价格的参照系,CPU的价格决定着全国的CPU的价格。

采用国际最先进设计理念、正在建设的中关村高科技商务中心区,建筑规模达100多万平方米,将成为高科技产业的管理决策、信息交流、研究开发、成果展示中心,高科技产业资本市场中心,高科技产品专业销售市场的集散中心。

中关村是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

中关村十多年的创业史,涌现出了一批成功的企业家。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点:具有科学家的头脑和强烈的市场意识,是我国企业家队伍中的精华。

八十年代初,一大批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走出来的创业者,成长为中关村老一代的企业家,如联想集团的柳传志、四通集团的段永基、清华紫光的张本正、中科集团的张家林、时代集团的彭伟民等;九十年代,又成长起一批青年企业家,如用友集团的王文京、联想集团的杨元庆、郭为、和利时公司的王常力等。近年来,一批留学归国人员在中关村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迅速成长起来,如启明星辰的严望佳、中芯微系统公司的李德磊、博奥生物芯片公司的程京等,他们在中关村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和理想。中关村每天都在创造着新的奇迹。

中关村培育了一代又一代著名的科学家。老一代科学家为共和国科技与经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新经济时代,这里涌现出一大批代表共和国未来和希望的中青年科学家,如信息技术领域的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刘斌,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高文;生物医药领域的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博士张猛,中国科学院院士、发现人肝细胞生成素(HPO)的贺福初,生物学教授、国家“863”高技术专家委员会最年轻的专家陈章良;光机电领域的四维激光全息研究所研究员傅子平,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信息处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学工;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的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块非晶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何国,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研究员龙新平,被国内权威媒体评为“可能影响21世纪中国的100位青年人物”杨桂生;还有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研制中担任“神舟号”试验飞船系统总指挥、38岁的科学家袁家军,航空航天领域重点组织承担多种型号飞航导弹的青年专家曹建国等。

中关村造就了大量高素质的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从高等院校和全国各地走到中关村的大学生,在中关村企业里锻炼、熏陶几年、十几年,有的成长为企业家,有的成长为科研骨干,仅2001年中关村科技园区就接收非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5500人。2001年底,中关村企业的从业人员已达36万人,集聚了十几万的科研人员。其中,博士、硕士近3万人,大学学历以上16.8万人,比1998年增加1.7倍,研发人员达6.5万,比1998年增加1.9倍。

中关村是科技成果转化和辐射的重要基地

中关村地区活跃着1万多家具有技术创新活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他们都是科技成果转化和辐射的重要载体。其中,一部分企业已经成为中国高科技著名品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工业产权,有着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销售能力,在中国市场中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

从中关村企业与沪深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相比较可以看出,最近四年中关村企业的平均股东权益比率比沪深上市公司还略高;在平均每元资产收入上,两个企业群体最近三年基本在0.5元上下波动,但中关村企业明显呈现上升趋势;在平均每元资产利润上,沪深上市公司最近四年每元资产利润的平均值为0.097元,中关村企业为0.055元,但是前者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后者则逐年上升。这说明中关村以技术转化为主体的企业具有高成长性。

三年来,园区各类创新主体实施“火炬计划”227项;申请专利1.2万余件;开发研制出具有一定市场前景的各类高新技术产品4000多项;2000年和2001年,共签定技术交易合同2.5万余件,成交金额约220亿元,约占全市的66%,全国的15%,其中50%以上辐射到全国各地。2000年中关村园区的技术收入总额占技工贸总收入比重达11.9%,比全国高新区平均水平高7.5个百分点。

2000年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完成科技活动经费支出70.1亿元,比上年增长61.2%。其中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25.7亿元,比上年增长54.6%。

中关村的实践证明,通过创办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依托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中关村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是共和国50多年积累的巨大财富,也是中关村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中关村的产业发展路线就是要将这里重要的人力资源所创造的科技成果,首先演化为市场导向的成果,进而在进一步演变为高科技中小企业,再演变为高科技大型企业,从而实现高科技产业化。

坚持机制体制创新,加快园区建设

中关村已经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龙头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确定“以知识经济为方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首都经济发展战略。市委明确提出:“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是首都经济迈向新世纪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奠基性工程”;市政府坚持“以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为龙头,大力发展首都经济”的发展战略,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新局面。

三年来,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经济总量在首都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园区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6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98年的11.2%提高到16.2%。

“充分体现了改革与创新精神”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在园区实施,取得明显成效

《条例》为园区构建符合国际规则的市场经济平台奠定了重要的法律基础,作出了多项全国第一的创新性规定: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确定了“法无明文禁止不为过”的原则;规定工商机关不再核定企业经营范围,出现全国第一家不核定经营范围的企业;允许自然人与外商合资合作,出现全国第一家自然人与外商合资企业;允许风险投资采取有限合伙形式,出现全国第一家有限合伙投资机构。目前,园区内不核定经营范围的企业近2万家,国内自然人与外商合资合作企业36家。

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规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科技与人才的作用非常重要。对于一个企业或一个国家来讲,谁拥有了科技与人才的优势,谁就拥有了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随着园区产权制度试点工作的深入,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的智力价值将以国际通行方式进一步得到认可,使科技人员的利益和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对调动科技人员创新开发的积极性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联想集团的产权激励制度改革已经完成了工商改制登记。

改革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

中关村的政府改革,贯彻“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理念,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努力使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节、创造环境和公共服务上来。

目前,中关村已经从过去的被动调整转变为有超前性、预见性的政府工作的设计,政府已经由单纯的管理型政府转变为高效、责任、服务型政府。在中关村,适应入世的新型政府框架已现雏形。

其中,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设立中关村科技园区“一站式”服务中心,市、区两级政府38个职能部门进驻,实行集中现场办公,办理着77类255项事务,21个审批项目缩短了办理时限。

同时,园区“电子政务”建设取得进展。创建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数字园区”,打破了时间、空间和部门的限制,大大增加政府办事透明度,缩短企业办事时间,新技术企业的审批时间由15个工作日调整为5个工作日,最短1个工作日,提高工作效率3—5倍,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其他四个园区的电子政务系统也已开通。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建设园区一流基础设施

引进国外规划与管理的科学理念和先进技术,制定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总体规划和专业园区规划。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决心,朝着世界一流的方向,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

通过政府投资和市场化运作,多方筹措园区建设所需要的大量资金。三年来,北京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拿出1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产业化项目的建设、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和园区软环境的改善。国家开发银行充分发挥其政策性银行的作用,到2002年3月底,与园区各建设实体签订中长期贷款合同65亿元;各商业银行对园区基础设施贷款总额已达80亿元。今年5月,北京市商业银行又与园区签订了300亿元的授信额度。

为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采用土地一级开发模式。园区重点建设项目普遍采用政府委托进行土地一级开发,以期达到有限土地的最佳使用,为全市在经济转轨时期,如何通过市场机制有效利用土地资源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海淀园内“两极变一极”,既是中央领导的要求,也是海淀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必然结果,目标是实施传统农业向林木种植业和现代高科技农业的转化,传统工业向高科技产业的转化,目前,已将3万亩稻田改造成苗圃和果林。同时,为了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空间,海淀园从建设软件园、永丰基地等重点项目入手,拆迁旧村的同时带动新型小城镇建设。按照规划,将北部地区7个乡合并建设成4个建制镇,现已启动了西北旺和温泉两个小城镇建设的前期工作。最终目标要在科技园区实现“两极变一极”,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三年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改、扩建和新建道路20余条,总长120多公里,铺设电信管道200公里、天然气管线117公里、热力管线11公里。其中,贯穿中心区的城市主干道中关村大街经过改扩建,形成双向6条机动车道、绿地环布两侧、现代雕塑和路灯装饰其间、主要商贸交易场所沿街分布的繁华街区;贯穿八大学院的重要道路学院路改扩建成为城市快速路,交通状况大为改观,发挥交通集散作用;新建成的北清路贯穿整个发展区,以其高质量道路状况和优美景观成为园区标志性道路,软件园、生命科学园、永丰产业基地、国际商城、新医药园等重要产业基地和项目呈组团式分布于道路两侧,初步显示了中关村发展的美好蓝图。

未来几年,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将保持20%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到2010年,高新技术企业的销售收入将达到6000亿元。我们坚信,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关村科技园区将实现“六个一流”,即人才培养一流、技术创新一流、基础设施一流、创业投资环境一流、服务水平一流、生态环境一流,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化的科技园区,成为国内外瞩目的创业者、投资者的美好家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