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怎一个愁字了得”

2002-07-03 来源:光明日报 安葵 我有话说

南京市越剧团把罗怀臻创作的剧本《李清照》搬上了舞台,在导演曹其敬、韩林根和音乐、唱腔设计、舞美、灯光、服装等艺术家共同努力下,演员陶琪成功地塑造了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形象,这是令人高兴和值得祝贺的事情。

首先是剧本创作难度很大。李清照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这些诗词分别体现出美丽的诗的意境,但它们不是戏剧的意境;要把诗词的意境变为剧诗的意境,必须进行新的创造。罗怀臻把这些诗词与李清照的身世融到了一起,入乎其内地去感受词人对生活的感受,他选取了李清照12首词、两首诗,把它们连成了一条线,又出乎意外地写出了李清照由闲情、雅趣到愁苦、悲怆的心路历程,从而在国破家亡的历史背景下,揭示出李清照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执著刚正的性格。

剧本以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作为主要的情节线。她因爱赵明诚而爱他热衷的金石,赵明诚又因金石而蒙冤,李清照后半生则为丈夫伸冤和保护丈夫收藏的金石而奔走。她的许多诗词便都与这坎坷的经历有关。尽管这些诗词产生的实际背景未必皆如此,但通过剧作家的艺术虚构,使我们相信了这一点。“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不仅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而且也包含着词人对惊扰了鸥鹭的歉疚;“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又饱含着花被风雨摧落的惋惜。这都表露了词人的爱美之心。至于“愁”字,那更是李清照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薄雾浓云愁永昼”(《醉花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等等。但李清照并非为赋新词强说愁,金兵入侵,权奸当道,给她造成了如许之多的不幸,美好的生活,美好的心情,悉遭破坏,她怎能不愁?

这一题材创作之难,还难在演出上。如果演员对词人不能有深刻的理解和体验,演不出词人的气质和神韵,那么剧作的意境就难以体现。陶琪的难得之处,就在于她演出了李清照的词人气质。爱和恨,喜与愁,都不肤浅;吟唱诗词,都如自内心涌出。一些细节,如明诚病重时,她端起茶杯,“我为你捧茶!”联系起青年时他们的斗茶嘻戏,陶琪的表演蕴含着许多人生的滋味,所以使人感动。剧本的特点,也是它的弱点,是戏剧性不强,这更增加了演员的表演难度。陶琪不仅演出了人物几十年年龄变化的跨度,而且演出了人物心境的变化,“怎一个愁字了得!”感人的是愁字后边的东西。

中国人有以诗言志、以词抒情的传统,李清照也是如此。剧作选了她的“生当做人杰”、“八咏楼”两首诗,这对表现李清照之“志”是非常必要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南宋皇帝割地求和之时,她怀念项羽的骨气;“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又是多么大的气势!但吟这两首诗的特定情境,写得还不够,这是我看这个戏所感到的一点遗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