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变化看合并

2002-07-0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夏斐 特约记者 陈思中 我有话说

在华中科大采访,有一个不得不说的感觉:只要下功夫,华中科大似乎干什么都能得奖。

2000年,学校组织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验收结题36项,评出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09项,并在校级成果奖的基础上推荐了122项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共有44项获奖。2001年,组织全校各院系申报校“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项目157项。其中,有30个项目作为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立项。同时,该校有44项教学成果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数居湖北全省高校之首。

综合化优势与复合型人才

为了发挥合校后学科综合化的优势,建立理、工、医、文、管相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华中科大决定设立培养宽口径、复合型人才,实行双学士、专业学位班制度。继2000年经济学-数学双学位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复合专业班、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复合专业班、机械工程-管理工程双学位班之后,2001年又增设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复合专业班、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复合专业班、工程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复合专业班、英语-通信工程双学位班、日语-通信工程双学位班、政治学与行政学-英语双学位班,全校共有10个双学士、复合专业学位班。

下面这一段的获奖情况可能正好是前面“获奖情况”取得的效果。“学在华工”的原因也许正好是“教在华工”。200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上,该校共有22个队参加了比赛,获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获奖级别和获奖数量均处全国高校前列。200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该校共有14个队参加了比赛。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奖级别和获奖数量均为该校近五年之最。2001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评选,该校获奖38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21项,获奖数量居全省前列。

国际化的突破口:双语教学

同样是“引进”的院士校长樊明武对华中科大的第一个贡献就是提出国际化的办学方向!他要求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进程,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

毫无疑问,“语言关”是国际化的第一步。于是,大规模的英语强化训练成为华中科大暑期校园的一大风景。2000年和2001年暑期,学校分别组织了99级、2000级本科生为期四周的英语强化训练。同时,学校又在2001级本科生6个试点班实施英语教学,全部课程使用外文教材,并且用英语讲授。

紧接着,学校决定从2001级本科生开始进行全英语教学试点工作:试点班的全部课程将使用外文教材,教师用全英语授课,学生考试试题使用外文。电信提高班2个小班、财务管理、临床医学(七年制、六年制)、护理学专业班等6个本科生班学生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2001年3月,教务处在开办试点班和承担试点班一年级课程的有关院系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然后确定了学校引进教材的几个领域,即管理、纳米、基因、信息、医学等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在全英语教学试点班,第一学期开设了大学物理、微积分、无机及分析化学(含实验)、计算机概论、管理学、宏观经济学、画法几何、机械制图、邓小平理论概论、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等11门课程。

11本“洋教材”终于正式登陆课堂,学生和教师是不是可以和世界对话了呢?教务处常务副处长刘太林说:“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本科教学的质量。我们引进的教材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外文教材精品,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世界著名大学的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和获取学科前沿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广大教师加强外语教学能力的锻炼,改革教学方法。”

校园更美设施更新更齐

连续2年扩招后,今年还能不能扩招?华中科技大学今年继续扩招。在很多学校喊“挤”时,华中科大仍能坚持扩招,因为合校后不仅校园变得更美,各种设施更新更齐。校党委书记朱玉泉对记者介绍,近两三年学校推出30多项教学、科研和住房等基建工程项目,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占合校前原4校总建筑面积的35.5%。学校引进社会资金2亿多元,建设了两个大型学生公寓,建筑面积达16.5万平方米,能住1.5万大学生,占在校本科生33%。这些基本建设,为学校扩招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学校后勤集团副总经理汪勤稳介绍:近两年内增加学生公寓、宿舍24.6万平方米,可增住5000名研究生,增住18200名大学生。继2000年分别住4000名和1000名研究生的新公寓投入使用后,去年分别能住3200名大学生的4栋宿舍建成;去年8月,引入社会资金建成了“紫菘学生公寓”,同校园一体,建筑面积达11.5万平方米,住1万多名学生,每间宿舍住4人,有电话、卫生间、电脑桌等,其较齐全完备的服务和规范的管理,享誉全国高校。今年8月,可住5000名大学生的又一幢大型现代化学生公寓将投入使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