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7月12日电北京市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紧密联系实际,抓具体事,完善、细化具体行为准则,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近日得到了中宣部、中央文明委的充分肯定。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出台,北京市立即制定贯彻落实《意见》,市委宣传部在全市主要场所建起了300多块以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宣传牌;《北京日报》、《现代教育报》等6家报纸分别开设了《公民道德建设新篇》、《新时期师德建设系列报道》等专栏,组织公民道德建设知识竞赛;首都文明办和北京电视台联合摄制了100集道德教育电视系列短片《身边的故事》;18个区县大张旗鼓地开展“公民道德宣传年”活动。这些宣传教育使20字基本道德规范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北京把贯彻落实《纲要》同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紧密结合。在广泛听取市民意见的基础上,归纳出“京骂”、“随地吐痰”、“上街光膀子”、“服务行业人员不会微笑”、“没有说对不起的习惯”、“乱贴小广告”等36种不文明、不道德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市里表扬与批评双管齐下,评出了788名“的士之星”,赛场与球迷签订了文明观赛协议书,在公共场所广泛散发《观众文明守则》,在公交、地铁线路上广泛组织“站台秩序疏导员”、“精神文明宣传员”、“群众困难排解员”、“交通治安协理员”,对严重的不文明行为,在媒体上公开曝光。
北京市各地区、各系统、各单位在普遍宣传学习的基础上,从自身具体情况出发,着手制订各具特色的行为准则。企业、学校、社区、农村对照《纲要》精神和要求,认真修订管理规章、学生守则、乡规民约、市民公约等,出台的新准则、新规章、新公约通俗易懂,简单明了,易记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