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层层叠叠的山峦阻隔了大山内外的联系,也使文明的脚步举步维艰。在云南,当你惊叹于壮美的自然杰作时,却不得不为山里的孩子们深深忧虑:因为在这里,还有近1/3个县的孩子无法享受9年义务教育。长久以来,教育,制约着云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成为山乡内外各族人民最迫切的渴求。
2000年4月,在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自倡导和直接推动下,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和西部大中城市学校对口支援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地区学校工程(简称“两个工程”)全面启动,云南省作为“两个工程”的试点省份之一不仅在工程初始阶段积极率先实施,而且在总结先期经验的基础上开始了更大范围、更具规模的学校对口支援工作——2001年初,与上海市签定《滇沪教育对口支援协作“十五”规划》及《滇沪学校对口支援工作协议》;2001年8月,送别首批60位上海支教教师,第二批百名上海支教大军走进了云南省5个地州22个县的33所乡(镇)中小学;与此同时,云南省内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及各地州县自结对学校对口支援工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多层次、多渠道的学校对口支援工作为云南教育的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2001年5月12日,创建中的楚雄开发区实验小学迎来了三位来自上海浦东的资深教师,为建设楚雄彝族自治州历史上第一所设施一流、教师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的学校,他们是楚雄州精心挑选来的实验小学校长和校长助理。新学年就在眼前,此时的学校还没有一位教师、一名学生,有的只是一幢空架子的教学楼。在上海当过9年校长、创办过3所学校的赵国弟和他的两位搭档开始了艰辛而极具挑战的创业征程。楚雄州各级领导兴办教育的真诚和努力为他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工作环境,如今的开发区实验小学已是一所名副其实的现代化学校———在全省率先从一年级开始开设了英语、计算机、心理健康教育课;制度、情感、科学、民主的管理方式以及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服务意识使教师和学生受益匪浅。
一个赵校长把实验小学带入了全新的境界,而一所实验小学则为楚雄的教育发展开辟了前进的方向。在云南,每一位支教教师都希望能竭尽自己的才华、热情乃至财物为那些渴望学习的孩子们多做一点。到大理支教的上海教师不畏山高路远,跋山涉水深入到交通不便的学校,通过对贫困学生的家访,他们主动结对救助了12名即将失学的儿童。而在南涧县民族中学支教的杨佐峰、陈文辉、宋立峰和顾荣飞听说高一新生中有两位兄妹因家境贫寒而失学,便决定资助他俩完成高中三年的学业,真诚的付出终于使兄妹俩重返校园。几乎每位支教教师都有着这样那样的救助经历,然而在他们奉献的背后却隐含着巨大的牺牲。有的支教教师的父母或伴侣病危直至去世都没能看到他们一眼;有的教师孩子面临升学,他们却无暇顾及;有的自己家庭生活困难,却一次又一次为山里的孩子解囊相助,以至连为母亲看病的钱都没有……支教教师就像一束束薪柴,助燃起山区孩子渴望学习的旺火;但他们更像一粒粒火种,为每一个稚嫩的幼苗点燃幸福生活的希望。
在云南工作了一年,赵国弟还有两个月就要回上海了,但他舍不得走,他说要一辈子为云南教育的发展做免费的经纪人。许多参加支教的教师在离别时都对这里割舍不下,他们说,尽管自然条件艰苦,但云南各级政府为我们创造的工作生活环境是最好的。
作为国家扶持西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云南省对实施“两个工程”给予了高度重视,他们专门下发文件对支教教师的数额及支教时限,支教教师的安排和使用及管理,以及组织支教教师讲师团等做出明确规定。同时,云南全省逐级制定了相应措施,保证了对口帮扶的对象落实、协议的签订和实施落实、帮扶的内容和形式落实、组织管理落实。
采访中,昆明市支教办的同志一再提议记者到石林县西街口乡中学去看看。该校由于经济困难、管理混乱,一度出现学生大批辍学或转学的现象。然而,两位支教教师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所学校的面貌,原本杂草丛生的校园变得整洁美观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质量大幅提高,结果转出去的学生又纷纷转回来了。
勿庸置疑,学校对口支援工作的开展为受援方带来了巨大的收益,通过捐资捐赠、支教、教师培训等多种形式,一定程度地改善了当地的办学条件,提高了受援地区教师的素质和学校的管理水平,加快了民族贫困地区“普六”、“普九”的步伐。但对于贫困地区的教育而言,对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及管理手段的渴求则最感迫切。“班主任的策略”、“教师的修养”、“如何看待素质教育”等看似普通的话题,却在这里的教师中激起了强烈反响,被认为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而与此同时,支教教师们也在激动中品味着自己的收获。“吃苦与享受并存”,“一次生活体验,一次生命感悟,一次职业情感的升华,一次提高认识、提高水平的机会”……这些都是他们发自肺腑的心声。支教单位的领导也说,年轻干部大多对国情不甚了解,看问题、出主意难免有一定局限性和片面性,支教为他们提供了接触社会、了解国情、经受锻炼的机会,回来后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了,看问题全面了,人也成熟了。
两年来,云南省“两个工程”在探索中推进,在推进中完善,据悉,目前“两个工程”已被纳入云南省教育振兴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