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曹德和《内容与形式关系的修辞学思考》(上海市社会科学博士文库第三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深深感到该书不仅对修辞学的理论建设具有积极影响,而且对学术界的学风文风建设亦有促进意义。
1963年,陈望道先生明确提出,“修辞研究要把内容决定形式作为研究的纲领。”《思考》继承望老的前述学术思想,就“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修辞总原则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析。《思考》不仅论述了内容与形式区分的可能性、必要性,而且论述了内容与形式结合的层次性、主从性、互动性、离合性。《思考》指出:对于修辞的研究,“内容与形式既是坐标又是目标。说它是坐标,是因为研究修辞的人,无论研究什么样的修辞现象,都是将它置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框架内进行观察和分析。说它是目标,则因为,研究修辞的人,其最终目的是要揭示修辞中的基本矛盾关系,而修辞中的基本矛盾关系不是其他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丢掉二分法,丢掉内容与形式,就是丢掉坐标和目标,而丢掉坐标和目标,修辞学将不复存在。”以上论述准确而精辟,具有折服人心的分量和力量。
内容与形式关系问题,我国古代、现代修辞论述以及文艺评论中真知灼见迭出,可谓业已取得共识,为什么现在作者还要去思考论析它呢?原因在于,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在欧美文艺思潮的影响下,我国文论界的一些学者力图推翻前人的结论。作者在后记中说:“在内容—形式二分法以及内容决定形式说遭遇强大冲击的情况下,作为修辞研究者,似乎很难保持沉默。正因为如此,我开始了对内容—形式二分法以及内容决定形式说深入而全面的研究。”《思考》有缘而发,它不是象牙塔中的自说自话,而是强烈“社会意识”的体现。我欣赏作者鲜明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助于学术研究的进步,有助于理论探索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它是学科发展的动力之源和生命之根。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巴甫洛夫说:“资料是空气,理论是翅膀。”对于学术研究来讲方法和材料十分重要。《思考》较好的运用了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如在研究内容与形式的离合性时,先将内容分解成“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情绪和情感”、“意向和意志”等组成部分,进而分别考察各组成部分的特点,然后分析它们与语言形式之间的联系,最后得出综合性结论。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方法的运用,使得许多问题的论析显得细微而透彻。《思考》所引材料,范围覆盖语言学、文艺学、美学、哲学、心理学等各个方面。由于注意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并着眼于整个文化现象来考虑问题,这就突破了学科的限制,不仅使得论著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且拓展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思考》一书,条理清晰,内容切实,用语明朗准确,论述简洁扼要。全书共分七章,从不同角度进行内容与形式关系的修辞学思考。在各章中,又有小节层次的细致论述。除了第七章余论外,每章收尾都有“小结”进行归纳包括。有物有序的叙述,朴素无华的语言,反映了作者踏实认真、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
读完《思考》,即兴写下以上文字。我所以乐于介绍和宣传《思考》一书,是因为认为:《思考》阐发、论证和深化了修辞学的核心理论,为修辞学的学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而该著表现出的强烈的“社会意识”,辩证细致的论证方法,以及朴实严谨的文风,对于整个学术界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作者为北京国际关系学院中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