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多年的工作努力,从一批批输送到社会的学生身上,我们看到了学校素质教育之花已经开放,而且愈开愈艳。”在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教职员工们的心中,这样的共识日前显得更加坚定。副校长肖劲民自信地告诉记者:“今年我们的毕业分配会再打个漂亮仗!在1998年深圳人才市场上,我们的32名计算机专业应届毕业生,除4名无意留深圳工作外,其余28名都被深圳各大公司录用,这些同学在笔试、面试尤其上机操作方面成绩优异,击败了很多知名高校的毕业生……几年来,我们的学生日益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他们的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这些都为分校毕业生就业打造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始终以培养综合素质过硬,专业知识扎实,动手实践能力强,富于创新精神的大学生为教育宗旨和目的。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打好基础,加强两翼(外语和计算机)”的原则,密切关注社会需求,把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从1996年开始,学校建立了相关专业产、学、研、教育相结合的“3+1”培养模式,即学习三年基础课,第四年进行毕业设计,直接参与学校或老师的科研开发项目,真刀实枪地做课题,使学生在实际动手过程中运用书本上的理论,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同时接触本专业知识的最新发展动态。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的不断推进,校领导班子认识到,单纯的班级建制及班主任管理已不能全面完成学生素质教育的任务,学生工作必须改革以适应社会、时代的新要求。因此,校团委、学生工作部、后勤管理服务中心“三轮一起转”,以“两课”教研室、学生会、学生社团为支柱,把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思想教育、阵地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机构模式的建立有效地克服了后勤社会化所带来的弊端。同时,校党政班子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推进,在行政编制紧张的情况下,加大素质教育人员配备,成立素质教育办公室,制定出学生四年素质教育计划,与教学计划齐头并进。
素质教育是一种更加注重人才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人才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即更加重视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上,分校以思想武装工程、校园文化工程、环境育人工程和大学生志愿者行动为载体,把素质教育系统化、形象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二十字方针为主题的《大学生行为规范》使青年们明确“何可为,何不为”;“两课”教研室指导下的大量辩论赛、演讲赛使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入学生头脑。学生党员、干部佩戴“校园文化从我做起,道德建设以我为先”编号监督牌,他们“文化先行者”的示范作用使校园不文明现象逐渐销声匿迹;每年开展两次的“英语文化月”活动大大增强学生外语应用能力,英语专业八级及格率今年达72%,非英语专业的两名学生还分别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特等奖。“自己动手,清除课桌文化、墙壁文化”、“寝室文化月”、“我栽一棵树”、文化讲座等一系列校园工程及实验室通过“国家双基评估”,实现了分校力求“教育与熏陶相结合,以良好的软硬环境育人”的目的。每年开展的到青龙农村的“三下乡”活动、向希望小学捐款捐物联谊结对的帮学助教活动,为广大青年志愿者“服务社会、关爱社会”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协办搜狐网友夏令营、服务世界自行车B级锦标赛、考察北戴河刘庄等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与他人共处、共事、合作即“做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