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吉林化纤只有粘胶短纤一个品种,现已发展到现在的四大类70多个品种,粘胶短纤产量跃居全国第一,粘胶长丝产量全国第一,腈纶产量全国第一……企业实现了超常规发展。
吉林化纤董事长傅万才告诉记者,吉林化纤之所以能有今天,都得益于企业善于抓管理。记者通过采访也深深感到,吉林化纤在企业管理上之所以卓有成效,靠的是紧紧抓住三个“不放松”。
公司主要领导有着抓住质量问题不放松、整改质量问题不过夜的强烈意识,经常亲自召开质量分析会,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引导技术人员用科学的方法、辩证的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满足日本用户质量需求,对影响饼装丝合格率的质量问题,吉林化纤进行重点攻关。按照“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原则,对其中的漂不匀、定长定重、褶皱等六项主要质量问题,组成了六个质量攻关组重点攻关。从工艺、操作、设备三个角度,人、机、料、法、环五大方面查找质量缺陷,发动群众,查找出14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对相关的17个问题进行重点攻关,并马上落实整改措施。他们在对漂白剂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后,提出了验收、保存、使用要求和压洗装车质量测定方法,使出口丝漂不匀率由30%降低到1%以内。通过攻关,使出口粘胶长丝装箱率由60%提高到90%左右。
奇峰化纤有限公司的六吨腈纶项目是国家重点工程之一,由于生产时间短,经验少,产品质量同国内上海石化、安庆、大庆等老牌腈纶企业相比还不稳定,产品投放市场后,顾客并不认可。对此,公司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开展质量攻关活动,先后攻克了“1.5D丝束并丝”、“缩率不稳”、“高缩短纤超长、倍长”、“染色不均”等课题,其中“1.5D丝束并丝”和“高缩短纤超长、倍长”质量攻关小组还荣获“国家级优秀质量攻关小组”称号。经过努力,公司产品质量稳中有升并逐渐打开了市场,赢得了广大用户的认可。
在市场竞争中,成本的高低既决定企业利润空间,又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先算后干”是吉林化纤一贯坚持的管理方针。
物资供应部门做到比质、比价采购,在实行控制加价率及价格申报办法基础上,改进招标采购办法。他们利用网上采购,在60家生产漂白剂的厂家中,根据运输距离、产品质量、产品价格的优化,选用运输距离短、质量好、价格低的产品,保证了生产需要。为遏制丙烯腈采购价格,建立了国际、国内平衡采购制度、现货与合同货配比采购制度,与重点原料供应商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达到了用国际价格牵制和调解国内价格的目的。
为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吉林化纤把目标投向领先企业和领先产品,不断开展对标工作,根据国内各化纤厂主要消耗指标对比情况,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开展攻关活动。奇峰公司引进意大利蒙特工艺技术生产腈纶纤维。对于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设备装置,公司领导认为不应仅仅满足于使用,更重要的是使其有效运行。他们对装置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造,降低运行成本。科技人员利用继电器逻辑对200单元汽提塔反洗控制装置的原设计进行改造,降低了堵管和冻管现象的发生;对溶剂回收装置D-530高中压蒸汽系统进行改造,杜绝了跑汽和改善了工作环境,每年可节约人民币201万元;动力车间利用冬季气温低的特点,通过线路改造实现了循环水代替冷冻水,每年可节约262万元。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公司实施了“生产一代,研制一代,构思一代”的产品开发战略。坚持做好市场调查和预测,坚持产品开发保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局面。
1999年以前,吉林化纤仅能生产腈纶短纤维、腈纶毛条两个系列10个常规的品种,在市场上根本没有竞争力。为了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公司加大了产品技术的开发力度,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不断创新,1999年开发研制了1.5D腈纶短纤维和1.5D腈纶毛条,投放市场后引起了轰动,并带动了国内同行业棉形腈纶的开发与生产,也给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效益。特别是公司自行开发研制的1.67分特和2.22分特的细旦毛条纤维,填补了国内的空白,深受广大客户信赖,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到8.57%。
腈纶毛条属利润空间大的产品,公司果断决策,先后于2000年和2001年分别扩建了两条毛条生产线,扩大了生产规模,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同时也促使奇峰公司迅速抢占了国内毛条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9.87%,雄居国内企业榜首。同时,这些产品还避开了常规产品之间残酷的价格战,充分赢得了市场效益。
由于紧抓产品质量管理、生产成本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管理不放松,吉林化纤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型企业发展成为拥有六个子公司的现代化大企业集团、全国化纤行业的排头兵,闯出了一条搞好国有企业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