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美国反恐战争的理论缺陷与偏颇

国际观察
2002-07-25 来源:光明日报 孙晋忠 我有话说

美国长期以来致力于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但是其反恐战争在理论上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与偏颇。这实际上是美国多年来反恐行动无法取得根本性成就的主要原因。美国在“9·11”事件后对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和正在进行的第二阶段反恐战争使这种缺陷与不足更加充分地表现出来。

美国把推行美国式民主和价值观作为彻底铲除国际恐怖主义根源的最终保证。第一阶段反恐战争后,美国认为,“必须帮助各个社会——阿富汗社会和世界各地的社会——建立促进人类进步的政治机构。只有到那时,我们才能取得反恐怖战争的胜利。”这里所谓的“促进人类进步的政治机构”,无疑是美国模式的政治机构。其言外之意是,只有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美国眼中的民主政体,美国才算夺取了反恐怖战争的胜利。

美国国务院规划室主任哈斯在推出“融合主义”时指出:“21世纪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把其他国家和组织融合到一个支持符合美国利益和价值观世界的框架中,然后才可能更广泛地促进和平、繁荣和正义。”实际上,这种观点本质上与新“帝国论”、布什总统的“邪恶轴心”论等都是相通的,目的是为美国肆无忌惮地干涉其他国家内政,甚至颠覆一个国家的政权提供理论依据。

美国在反恐战争中一直没有摆脱以暴制暴、过分强调军事手段的框架。打击恐怖主义是一项涉及到政治、经济、意识形态、文化等很多方面的综合性斗争,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和努力,但是美国的反恐怖战略却更多地强调强硬的军事和暴力手段。布什今年6月1日的讲话强调对国际恐怖主义要实行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再次将军事手段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推向了极至。其根源在于美国反恐战略一直没有摆脱“以暴制暴”的方式,即对恐怖活动进行强有力的军事打击,一味地使用暴力手段,强调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甚至以恐怖对恐怖。

用军事手段打击恐怖主义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如果一味地把张扬武力作为手段,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多少年来的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且过分使用严厉和残酷的手段进行报复,只能造成暴力事件有增无减,这是普遍的规律。因此,过于炫耀武力的军事打击,只是简单的“治标”做法,而不是长久的“治本”方略。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每一年都发表关于恐怖主义的年度调查报告,根据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把一些国家列入“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名单上。美国这样做的直接目的就是将这些国家妖魔化,为将来可能采取的制裁、孤立乃至军事打击等行动作舆论准备,提供合法的借口。

把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以及恐怖组织公布出来是国际反恐斗争的一种有效工具,但是美国作为国际社会中与其他国家平等的一员,无权承担国际组织所承担的角色,更无权对其他国家发号施令。因此,美国把自己对恐怖主义的界定作为评判其他国家的标准是不正常的。这种企图把自己的原则变成国际社会所公认的规范的做法,实质上是将自己的利益完全凌驾于国际社会之上的表现。用美国的观念和法律来判断别国的是与非和罪与罚,反映了美国对外政策中的单边主义。

目前美国正在进行第二阶段反恐战争,但其理论上的偏颇与缺陷将制约着反恐斗争的进行。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是维护并加强自己在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主导权和支配地位,维护自己的世界霸权。这是苏联解体后美国历届政府定性的思维和根本目标。只要美国这种称霸世界的政治野心没有改变,它就很难认识到恐怖主义的根源所在,其反恐战略将一如既往地陷入一个难以自拔的怪圈之中。(作者单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