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前人力资源开发需处理好六个关系

2002-07-27 来源:光明日报 桂世镛 我有话说

人力资源开发是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事关全局的一件大事。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明确指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实现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都在人。”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提出: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和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始终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江泽民同志关于人力资源“两个第一”的思想,是深刻分析我国人力资源现状,前瞻人力资源发展未来作出的科学论断,特别是第一次把人力资源开发同如何实现党的先进性结合起来,反映了人力资源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作用和战略地位。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向来重视人的作用,认为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本源的资源。同时,我们党和政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重视人才战略,这是有深刻的时代背景的。

一、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以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提高,经济发展对科技进步的依存度加大。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成为经济发展主要因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知识经济大潮下,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较量说到底就是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向一个新水平;能不能在普遍提高国民教育文化水平的同时,抓紧培养一大批精通外语、深谙世贸组织规则、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必须解决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重大课题。

二、“十五”计划提出了要继续完成工业化,大力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任务。完成这样的任务,需要解决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大力提高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水平。人均自然资源少,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突出;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总体素质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这是我国的国情。在工业化进程中,许多青壮年农业劳动力以其低成本的优势可以进入工业生产流程,市场障碍不明显;在信息化进程中,高新技术产业对劳动力有较高的技能要求,市场“门槛”提高。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不仅可以克服我国人均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的劣势、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而且对解除信息化条件下劳动力转移的障碍,提高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意义重大。

当前,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我们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培养专业人才的关系。江泽民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国际形势与世贸组织”专题研究班座谈会上强调:“做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各项应对工作,人才是关键。要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培养各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在普遍提高国民教育文化水平的同时,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特别是要抓紧培养精通世贸组织规则的专业人才。培养专门人才的工作,一定要紧迫地抓起来。”在我国要成功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充分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必须把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全民族基本素质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培养各种人才的前提。在社会转型的巨大变革中,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相互交织,迫切需要提高广大农民和职工的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实施人才战略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和关键工程。要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增强人力资源各梯度之间的衔接和连动,实现各个方面、各类人才的最佳配置,发挥人力资源的整体优势。只有夯实基础,突出重点,人力资源开发才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可持续贡献。

二、自然科学人才和社会科学人才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许多重大问题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深层次的理论思考和大胆的理论创新;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阶段,要改革与生产力不适应的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不适应的上层建筑,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系列重大问题,迫切需要在哲学社会科学中去寻找答案。正如江泽民同志2001年在北戴河接见国防科技和社会科学专家时的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自然科学人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在人才问题上,我们要走出那种“重自然科学、轻社会科学”的误区,给社会科学应有的地位,在重视工程技术人才的同时,同样重视经营管理人才。不仅要创造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才环境,更要建立一套适应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特点的制度和机制。

三、国内人才与海外归来人才的关系。就人力资源而言,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人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一次大的调整和重新配置,人才的竞争将由一般的组织层面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因此,我们必须以全球的眼光来看待人力资源,着眼全球,实施人才战略。在人力资源方面也有“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问题。我们对外开放,不仅要引进资金、技术,也要善于引进人才,引进头脑,把一些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引进来。现在世界经济低迷,就业困难,许多留学生都想回国创业,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机会,善用外力,创造条件欢迎他们回来;同时,要善于培养、发现和利用国内的人才,使这两方面的人才,各展优势,取长补短。不能厚“洋”薄“土”,搞双重标准。只要是能实实在在地对国家、人类、世界作出贡献的,不论其是国内的还是海外的,都是可以为我所用的优秀人才。

四、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关系。在人力资源开发中,我们往往注重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而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作为人才来讲,没有很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有缺陷的,不完全的。人才起码要有爱国精神,能为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要有团队精神,能融入到集体中去,不能孤芳自赏;要有敬业精神,对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实践证明,没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所谓“人才”,其潜在的资源不仅难以充分发挥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还有可能引发这样那样的事故或事件,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五、物质激励和创造宽松政策制度环境的关系。发挥科学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重要作用,离不开物质激励。为此,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的劳动价值理论,充分估计人的知识、智慧、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大作用。要进一步改革分配制度,给高级专业人员、贡献大的人员、劳动好的人员相应的报酬。同时,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使人才能够把自己的志向、智慧、创造和发明变为现实,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和荣誉感。对许多人来说,这比物质报酬更为重要。要把物质激励原则和创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结合起来,营造一个人尽其才,人才辈出,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社会环境。

六、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关系。高等教育只是为高级专业人才的成长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但不能一劳永逸。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终身学习越来越重要。如果不注意学习,今天的人才在明天可能成为“庸才”。不管是大学毕业生还是博士,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企业高级经理,都要定期参加培训,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知识。为此,在重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同时,还要重视搞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形成一种结构合理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一个“学习型社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