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时下正是“双抢”农忙季节,但上林县大丰镇云蒙小学危房改造工地上依然一片繁忙,搅拌机在隆隆地响,数十名建筑工人在紧张地施工。本村的蒙文义说,大家一心想着快快建好新校舍,让孩子们开学就能搬进宽敞明亮的新教室。他还告诉记者,为了建校,全村3000多人都捐了钱,硬是把原计划的两层教学楼扩建为三层……
这,仅仅是广西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的一个缩影。
中小学危房面积广,危房率高,危房程度深,一直是制约广西基础教育发展、严重威胁师生安全的突出问题,去年以来,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以“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为契机,打响了一场彻底消灭现有中小学危房的大会战,计划建设学校2107所,解决159万平方米的危房改造问题,工程总投入77821万元,覆盖107个县(市)、区,投资数量之多、改造规模之大是广西从未有过的。
截止到7月底,广西已开工兴建项目676项,到9月初开学时,大部分项目可竣工投入使用,年底可望基本消除现有危房。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广西危房改造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重要原因。自治区政府与各地市政府签订目标责任状,将目标、项目实施责任一一分解。自治区、各地、市、县都成立了工程领导和管理机构。南宁地区把中小学危房改造作为2002年为民办实事的头等大事来抓,先后8次召开专题会议,地委书记罗殿龙、行署专员张秀隆足迹遍及173个乡镇的绝大部分危房改造工地,全地区做到思想认识、领导责任、资金落实等“七到位”。
教育、财政、计划、建设、质检各部门协同作战,是广西危改工程中的又一亮点。为了把有限的“危改”经费用在“刀刃”上,各地还纷纷出台措施减免危改工程项目收费。财政十分困难的天等县协调有关部门,免掉了资金审计、项目审批等6项收费,使危改工程总计减少支出70万元。当地干部说:“少收70万,多建了两幢教学楼,值得。”为确保工程质量,各地对依法应招标的工程坚决按规定实行公开招标,质监人员经常深入现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广大干部群众对“危改”工程倾注的热情尤其令人感动。百色市百兰乡鲁平小学教学楼扩建时,需搬迁一户人家,户主杨紧主动舍弃住了几十年的老屋,新建成的教学楼成为鲁平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宾阳县宾州镇竹明完小,一栋建筑面积710平方米的新教学楼已经封顶,建校选点时,也是旁边几个自然村主动提出免费提供建校用地。灵山县7个危改项目,中央补助225万元,而县、镇、校自筹的资金达到了635万元。在该县三海中学,校领导指着群众集资建起的新学生宿舍楼,一脸幸福地对记者说:“过去最怕刮风下雨,残破的学生宿舍水一泡就倒,如今再不用为孩子的安危担惊受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