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开始,一些发达国家以“绿色”的名义,对我国一些“菜篮子”产品,提高了进口标准,设置“绿色壁垒”。
年初,浙江舟山冻虾仁被欧洲一些公司退货并索赔,原因是当地检验部门查出了极微量的氯霉素;此后,欧盟兽医委员会又宣布禁止从中国进口虾、兔和家禽肉等动物源性食品。
专家介绍,“绿色壁垒”是指国际贸易中商品进口国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为名,限制国外产品进口的贸易保护措施,如因农药残留超标、抗生素超标等。
随着乌拉圭回合谈判一揽子协议的签署,其它贸易壁垒措施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一些WTO成员国转向技术性贸易壁垒,其常见的手段就是采用卫生措施,而由于技术问题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受损害国家很难及时有效地应对。
过去,我国出口日本的蔬菜,仅仅检测6项指标。从今年1月份开始,检测的指标增加到40多项,而且批批检查,对苹果汁的检查甚至多达80多项。韩国强化了进口水产品的金属含量检测标准。欧盟对蜂蜜的进口标准,一下子提高了100倍。
我国的“菜篮子”产品,有着独特的优势。物种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正是“菜篮子”产品在国际市场大显身手的好机会。然而,“绿色壁垒”加大了“菜篮子”产品的出口成本,抑制甚至抵消了这些传统的优势。
针对“绿色壁垒”,有关专家提出,国内企业应当尽快熟悉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
专家指出,蔬菜产品出口首先必须从生产源头到市场监管都把好质量关,在土壤、水质、空气、种苗、用药、施肥等各方面提高标准。今年1—7月,日本厚生省对中国产蔬菜共检查7001批次,其中仅36件农药残留超标,仅占总检验数量的0.5%。检验结果表明,中国蔬菜的品质从总体上讲是安全的。完全可以冲破国外严格的绿色壁垒。
目前,我国初级农产品出口占80%,深加工产品仅占20%,而发达国家农产品的加工品占其总生产量的90%以上,加工转化后产值至少可增加2—3倍。而我国农产品加工量只占其总产量的25%左右,加工产值只增加30%左右,这方面应该加强。
专家认为,提高蔬菜生产安全的监控力度,根据国际标准制定新的安全标准,加强有关技术设施建设,保证对蔬菜卫生安全的有效监控,是克服国外绿色壁垒的重要措施。
农产品外销量达70%的江苏省盐城市,把推进农业标准化作为抢占国际市场制高点的重要手段。全市制订了160多个农产品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有36个农产品获得了国家级绿色标志使用权,10家龙头企业通过ISO9000国际系列认证,成为农业出口创汇的大户。
山东省陵县农民已开始按国际市场需求标准种植蔬菜,老外愿吃啥,就种啥,喜欢要多大个头就让它“长”多大个头。目前,全县已有圆葱、大蒜、辣椒等10多个品种的蔬菜“装进”了国际菜篮子,其中圆葱出口占到总产量的90%。
该县农科部门积极对农民进行素质培训,传授新的种植管理技术和具体的技术要领,引导农民按标准种植管理蔬菜。与此同时,这个县还注重引进“洋技术”、“洋管理”来指导农民的蔬菜栽培管理。他们先后请日本、荷兰等国家的36名农业专家、蔬菜经销商来指导、授课。这个县有圆葱面积10万亩,大蒜面积10万亩,今年生产的圆葱出口合格率达95%以上;大蒜达到了出口日本的标准。据了解,去年以来,全县蔬菜出口交货值达1.5亿元。
近年来,山东省苍山农民积极向海外市场拓展,创汇蔬菜基地发展到20万亩,“苍山大蒜”、“苍山山牛蒡”成为国际市场的畅销菜。在苍山县的创汇蔬菜生产基地,农民每年都要派代表到外国超市了解“洋菜篮子”行情。农民说:“俺们完全按照国际市场标准种菜,‘老外’喜欢吃啥俺们就种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