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

2002-08-24 来源:光明日报 韦建桦 我有话说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是在中共中央宣传部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下,由中共中央编译局编辑出版的一部马列著作专题文集。

编纂这部文集,是为了配合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帮助广大干部和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是为了让干部和群众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进一步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重温了一百五十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光辉历史,联系八十多年来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风雨征程,结合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需要,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全部著作,力求在文集中全面、准确、系统地反映“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这一重要观点。

整部文集分为两编。第一编选辑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有关文章和书信,系统而又扼要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全面而又深刻地阐明了对待马克思主义应当采取的科学态度,以及发展马克思主义应当坚持的方法论原则。第二编选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按第一编的逻辑结构编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论述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怎样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认真研读这部文集,我们将进一步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主线和要义,进一步自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充分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这一论断揭示了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主线、要义和菁华。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它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一次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了欧洲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总结了欧洲无产阶级运动的经验和教训,汲取和提炼了人类思想文化的宝贵财富,特别是18世纪和19世纪上半期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优秀成果,创立了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这是一个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的振聋发聩、惊天动地的理论体系。它廓清了长期笼罩在人类历史研究领域的迷雾,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它推翻了许多名重一时的学术权威奉为天经地义的结论,打碎了人们世代承袭的思想枷锁。它在肯定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积极成果的同时,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思想和学说在立场、观点、方法上的缺陷和谬误,指出它们虽然还受到时人的推崇和赞颂,而实质上已经过时;强调必须突破陈规,摆脱束缚,推陈出新,用崭新的科学理论取代那些陈腐的说教。这个崭新的科学理论就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指出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物质生产决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基础,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取代的历史趋势。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作出的这一巨大贡献,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带来的辉煌成果;这种精神必将作为一条思想路线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全部历程,开拓出一个又一个崭新的理论境界。

认真研读这部文集,我们将深切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锐意创新的胸襟和气概,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江泽民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种品质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创造活动中表现得最为鲜明。他们在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之后,并没有就此止步不前。在他们看来,社会生活始终处于急剧的变动之中,理论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就会失去源头活水,从而成为死水一潭。恩格斯说过:“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681页)。这句话反映了一切科学理论的本质特征,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毕生锐意创新的胸襟和气概。恩格斯用“发展”一词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形成、充实、丰富、拓展和飞跃的过程,准确地表明了这个学说区别于其他思想流派的鲜明特征和宝贵品格,也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事业永葆青春的奥秘和无限广阔的前景。恩格斯所说的“发展”,至少应当包含三层意思:第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是对前人积累的积极思想成果的继承和超越;第二,他们毕生都在丰富和完善自己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理论。面对迅速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日新月异的科学进步,他们时时刻刻都在严格审视自己在各个时期所作的各种论断,及时修正那些在客观条件的限制下作出的不够全面、不够准确、不太符合实际或者已经过时的结论,努力提出适应新形势的新思路、新观点、新策略;第三,他们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用发展着的科学理论拓展自己的视野,而不是用僵化了的理论条文禁锢自己的头脑;他们要求后人把他们的全部理论视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同上,第742—743页),而决不能看成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同上,第681页)。他们对未来的共产党人和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最郑重的要求和最热切的期望,就是在实践中运用并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理论。

认真研读这部文集,我们将更加全面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渊源、思想内涵、历史地位和深远意义,更加自觉地贯彻“三个代表”要求。马克思主义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原则,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得到了最完整的体现。中国共产党80年的历程,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程,就是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使这一理论中国化的历程。在这个充满艰难曲折的斗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重要思想既是我们党治党兴国的指针,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哲学信念和行为准则。重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我们就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实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它们不仅一以贯之地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一以贯之地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回答时代提出的根本性问题,一以贯之地代表和捍卫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一以贯之地反对在理论上墨守成规、蹈常袭故、抱残守缺,一以贯之地主张在思想上不断地审时度势、因时制宜、与时俱进。列宁说过:“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列宁选集》第1卷第274页)列宁的话正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动写照。进入新的世纪以后,我们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在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同时,努力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不断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创立的这门科学推向前进。

认真研读这部文集,我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胜利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充满信心。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深信,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将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1874年,恩格斯在论述德国工人运动的现状和前途时指出,德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之所以能站在国际无产阶级斗争的前列,是因为他们“同欧洲其他各国工人比较起来,有两大优越之处”:第一,他们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并使这种理论“深入他们的血肉”;第二,他们重视对实践经验的总结,避免可能发生的失误和挫折(参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635—636页)。恩格斯关于确保工人阶级政党站在时代前列的重要条件的论述,也适用于当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今天,我们党所处的环境之复杂、承担的任务之艰巨、对世界的影响之深刻,是当年的德国工人阶级政党所无法比拟的。我们党善于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同志,指导新的实践,因而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极其明显地展现出恩格斯所强调的那种优越性。我们党有80年的奋斗历史,有创立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实践,有国内外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指针,我们就一定能站在时代前列,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