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护送学生春游,小学生配戴“小黄帽”,中小学生、幼儿接送车喷成大黄色,中学生持有交通联系卡……浙江省温州市的教育、交警等部门强化责任意识,齐抓共管,用创新思维共筑学生交通安全“绿色通道”。
前面警车开道,10多辆大客车紧随其后,再是警车压阵。一路欢歌笑语,温州学生春游车队一路有序地驶过。
“学生春游怎么还享受领导待遇?”看到这种场面,有人发出疑惑的感慨。
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好形式,春游可以益智健身、陶冶情操,深受学生喜爱。可是这项传统的校外集体活动,却因安全问题令全国很多学校“畏而远之”。
温州也曾经有过血的教训。1992年春天,温州一所中学发生了春游学生乘坐中巴车坠入瓯江的重大伤亡事故。此后的几年,当地许多学校怕安全难以保障,干脆取消了学生春游活动。
不让学生春游,违反教育规律;让学生春游,又怕出事故。教育部门陷入两难境地。
1999年2月的一天晚上,一次偶然的聚会。被春游问题困扰的温州市教育局长林卫平闷闷不乐,向与会人员直叹苦经。温州市交警支队分管交通安全的邵曳戎副支队长正好在场,一听马上来劲:别急,交警队想办法支持!
一次聚会促成了一项新制度的诞生。3月初,该市教育、交警、交通3个部门共同出台了《确保中小学生春秋游交通安全的意见》。《意见》规定,组织学生春游的学校要事先与交通、交警部门取得联系,并派专人到目的地勘察环境,然后报主管部门批准。报批时,学校必须制定好活动预案,落实紧急情况责任人。否则,不予批准。
春游活动的交通工具和驾驶员也要严格审批。车辆必须是具有客运资格的国有A类运输单位的;交通运输单位必须选派有4年以上安全驾龄、50岁以下技术娴熟的机驾人员。
一切就绪后,交警还有一项雷打不动的“特殊任务”:学生春游车队如达到5辆大客车以上,交警支队派警车开道;5辆以下,由2位交警护送。这样做有两大好处,一是限制春游车辆的速度;二是随时处理突发事件。据统计,该市交警每年都派出120多人次,护送中小学生跨区春秋游30多批次。
学生安全工作,从中央到地方不可谓不重视,文件发了一个又一个,层层开会抓落实,可效果并不明显。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基层一些部门缺乏责任意识,总认为学生安全只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事。
温州的观念就不一样。这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活跃,城市规模的扩大,道路交通不安全因素增多,学生交通安全工作面临很大压力。“多一份责任,少一个隐患!”该市有关部门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不约而同流露出强烈的责任感。
林卫平局长经常用“百万分之一等于百分之百”的观点告诫教育部门的干部和教师。意思是说,温州有100多万中小学生,一个学生出了事故,这对教育部门来说是百万分之一,但对学生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了。
邵曳戎副支队长抓交通安全必言“换位思考”。他时常提醒每一位交警:假如你的孩子出了车祸,你会怎么想?交警部门不能只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更应以服务者的身份为学生排忧解难。
两位领导干部不谋而合的观念,直接促成了两个部门工作上的默契配合。近年来他们时刻把学生安全系心头,从健全制度入手,为学生筑起了一条安全“绿色通道”。
1997年9月,市区每位小学生第一次免费领到一顶“小黄帽”。随后每年一年级新生一报到就领“小黄帽”,上交通安全教育第一课。这项制度连续执行5年来,已累计发放近50万顶“小黄帽”。
从2000年起,该市教育部门和交警部门携手规范中小学生、幼儿接送车,先后淘汰了180辆农用车和外地牌照中巴车。200多辆检测合格的接送车被喷成大黄色,行驶时遇到突发事件或道路不畅,可优先通行。
2001年12月,市区中学生的书包里多了一张交通安全联系卡。学生如果在骑车、过马路时发生交通违章,执勤民警将在联系卡上作记录,但不予处罚。卡上如有3次以上违章记录者,将被取消评优资格,并统一接受辖区交通安全教育。
在“多一份责任少一个隐患”的观念支撑下,温州学生的交通安全“绿色通道”越筑越长,越筑越宽,营造出了一个健康而安全的学生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