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牛科技”服务“牛经济”

2002-08-3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董山峰 我有话说

摄影:姚大伟


安达,这个远在黑龙江省,过去很少被人提及的小城市最近因为养牛而出了名——这个介于“冰城”哈尔滨和“油城”大庆之间的地方被人叫做“牛城”;全国很多牛肉加工基地来这里订活牛、牛肉;著名的奶业公司纷纷来这里订购牛奶;这里的牧草因为奶牛业的发达而受到外界关注,被大批抢购;当地农村的道路因为大量运输的需要而迅速改善;当地闲散劳动力大批改成各类牛产品加工企业的工人。

谈到这一变化,安达市市委书记、市长王英和经常说:“没有科技,就没有安达的牛经济;没有科技主动而全方位地发挥作用,安达就不可能有如此之快的发展。”

树科技样板给人看

抢占部分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是安达市委为科技工作制定的原则。然而在过去一段时间,当政府积极推荐一些适合当地农民的科技项目时,农民们对干部和科技人员的热情倒是很感动,唯独对科技项目本身不感兴趣。他们说:“科技是有用,可惜不会用”;“科技是尖端,用上太麻烦”;“科技对我们不是第一生产力”。

安达市委和安达市科技局当然明白农民对科技的看法是有原因的。但是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安达市不能不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摆上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市委、市政府要求科技部门要降低科技门槛,通过主动介入经济,树立科技兴市的典型,以此带动农民和企业对科技的重视与应用。

迪龙药业就是科技主动长入经济,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成功范例。在市科技部门指导下,该公司成立后坚持以科技立厂,以科技求生存,以科技求发展,先后投入科技经费3000多万元,用于科技开发、科技研究和聘用科技人才,他们以科技部生命科学发展中心生化与基因工程部、吉林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所、沈阳医科大学、黑龙江省防疫病毒所、卫生部药品检定所等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为技术后援,以当代前沿的生命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当地的牛血、脏器为资源,进行生化药物的系列开发和生产。现已开发生产出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肝复肽、尿激酶等十六个品种,远销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年创产值1.3亿元,利税1000万元。

在迪龙药业的发展过程中,科技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迪龙成立之初,就申请并被省科委确定为省级火炬项目计划,得到了900万元的科技贷款支持,为公司的顺利起步奠定了基础。在这之后,迪龙药业又先后有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抗癌3号、迪糖宁软胶囊等十几个项目被列为省、地、市级重点科技项目计划,得到有偿、无偿、贴息等多种形式的资金支持2500多万元,并有一大批科研成果在企业生根开花,从科技上保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安达市伊康生物有限公司是以开发生产初乳素、羊胎素为主要产品的生物制品企业。该公司生产的伊康牌初乳素,是以当地的牛初乳即产犊后前三天的牛乳为原料,经高科技手段提取的。由于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劳动奠定了基础,伊康牌初乳素1999年初被列为黑龙江省火炬项目计划。

从与农民最近的科技项目抓起

与牛有关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兴起,使广大农民受到了震动。农民们说,没有想到老牛居然能带来这么高的效益。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安达市科技部门的科技推广工作就好办多了。他们开始大力推广各种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积极推进科技长入农业。

第一步,他们先是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推进农业生产的种子革命。这也是当地发展“牛经济”的基础。农业丰产、丰收,农民致富,首选的是应用优良品种,安达市在推进科技兴农的过程中,突出了这一关键因素。“九五”期间,全市累计粮食优良品种推广面积达525万亩次,增产粮食5325万公斤,增加收入5000万元;累计推广蔬菜优良品种面积30万亩,增产蔬菜18000万公斤,增加收入1亿元。

第二步,他们大力推广保护地栽培技术,加快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效益。安达市地处高寒地区,受自然因素制约,农业生产有效积温少,产出和效益低。保护地栽培技术的大量推广和应用,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安达出现了露地复种、套种的生产模式,达到了高寒地区一年两收或三收。“九五”期间,全市推广麦菜复种、菜菜复种、瓜菜复种、蒜菜复套种等8种复套种模式,推广面积75万亩次,增加收入3亿元。

发展“牛经济”形成地域优势

当科技变成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利益时,科技部门开始加快“牛科技振兴牛经济”的步伐。

经过邀请专家论证,安达市对21世纪的安达经济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必须利用当地养牛业优势,形成特色产业,才能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安达市科技部门决定加大畜牧养殖基地的科技投入。

他们首先在提质扩群上下功夫,重点推广了奶牛提高群体单产、肉牛集中育肥、生猪直线育肥、羊肉毛增产和禽集约化生产五项综合配套技术。其中引进优良品种冻精进行奶牛改良是见效十分明显的一着。他们先后引进胚胎移植技术和8万粒美系大荷兰冻精,经过多年的繁育改良和选种选配,形成了具有安达特色的黑白花奶牛群体。目前,全市符合国家标准的荷斯坦品种牛达1.6万头之多。相应的优质肉牛达5200多头。

二是在提高生产水平上下功夫。在奶牛生产上摸索出了“标准舍、冻精配、青微贮、全价喂、科学管、创高产”的模式;在肉牛生产上摸索出了“分期饲养、低乳培育、拴系补料、集中育肥、千斤出栏”的饲养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了“两牛”饲养管理水平。他们与省畜牧乳研所等科研单位合作,对奶牛阶段性饲养、营养水、机械榨乳、优秀个体培育等新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极大地提高了奶牛的单产水平,使奶牛的个体单产奶量最高的已经超过了10吨。

三是在草业改良技术上下功夫。安达拥有251万亩草原,为了提高草质,防止草原退化,更好地为奶牛业保驾护航,安达借助东北林学院、东北农大等高等学府的外力,建设了耐碱植物园,预计投资1400万元,并申报国家863计划,通过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等高科技手段,改良盐碱地面貌,促进可持续发展。正在实施的中日合作的“捷卡”项目,计划投资1400万元,在安达建设国际标准的“奶牛示范牧场”。

科技主动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意识也迅速提高了安达科技的地位。科技人员到处受到农民的欢迎,科技事业本身也是蒸蒸日上。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全市共进行各方面的科研课题350多项,其中被列为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计划的48项,获得科技贷款5000多万元,有40项科研成果获得知识产权,有10个项目在安达市实现了产业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