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笔墨当随时代

2002-08-3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徐可 我有话说

单柏钦,旅加著名人物画家,广东惠阳人。早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曾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中国画协会副会长。八十年代后期赴加拿大定居,自此更加潜心研究和探索中国画创作,并吸收西方绘画的技法、色彩,将中国画传统笔墨与西方造型技巧相结合,其作品也日渐丰富多彩。近年来,更致力于钻研创作意境深远宽阔的作品,有长卷《水浒传一百零八将》等问世。出版有《单柏钦画集》、《单柏钦人物画册》等。其作品多次获奖并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举办展览。9月1日,《单柏钦中国画展》将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

问:您并不是艺术世家出身,又无人指点,怎么会走上艺术之路呢?

答:我成为画家,完全是兴趣使然。我幼年丧父,家里很穷,从小没机会读书,12岁就做了油漆工。但我喜欢读书,喜欢画画。我给人家干活的时候,就练习画画。叔叔说我不务正业,让我去打铁,可我还是坚持画。1956年,我报考广州美术学院,4000多考生录取20名,我这个连小学都没读过的穷孩子竟然考上了。几十年来,我每天都坚持画画,因为我喜欢画画。

问:1960年您从广州美院毕业时,毕业创作《踏破南海浪》曾入选全国美展,得到周扬、林默涵的好评;20世纪70年代的《牧歌》、《主课》等作品也都在国内画坛上产生一定影响。后来为什么会转向古装人物的创作呢?

答:我小的时候听妈妈讲故事、唱歌谣,都是关于古人的,我的脑子里都是古人。我画的古人,从神话人物到竹林七贤,从古贤到隐士,从烈士到淑女,从佛道到鬼神,还有诗词中的人物意境与古小说中的人物造像,我要表现我的思想,表现我对他们的理解。我画古人,既在文学的题材和意境中寻求儒雅,又尽力在世俗化的古装题材中反映具有平民意识的审美趣味。

问:您还特别喜欢画钟馗,甚至在琴棋书画这种典型的文人画中也让钟馗充当主角。

答:我喜欢钟馗这个人,我把对人世间的各种看法寄托在钟馗身上,我把我自己当作钟馗,借钟馗来发表我的看法。但我的钟馗跟前人不同,跟别人也不同。正如你看到的,我让钟馗抚琴、奕棋、读书、画画,这是我的钟馗。

问:在您的画作上,常常有大量的赋诗题词,可谓诗、书、画俱佳。而且这些赋诗题词内容都很精彩,表达了您对艺术和人生的许多看法。

答:我国古代文人画非常讲究诗书画的统一、完美。多年来,我不停地学习、读书,除了画画外,我还练习书法。一个画家,没有一点古诗文功底、不会写字是不行的。的确,我对艺术和人生有许多看法,这些在画面上是无法表达的,我就通过赋诗题词来表达,增加了画作的内涵。

问:您曾说过,常常感到无人理解的悲哀,这与您“耐得寂寞”的主张不是矛盾的吗?

答:其实并不矛盾。我热爱画画,对它有一种宗教般的虔诚。但我也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就像一个演员一样,如果没有观众欣赏他的表演,即使他演得再好,他也会觉得悲哀的。我的悲哀是,真正懂得我的用心的人不多,真正理解我的思想的人不多。

我现在有三个愿望:一是在国内出书;二是回来举办画展,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三是把我所知道的教给下一代。我非常爱我的母亲,也非常爱我的祖国,我的一本作品集就以《游子吟》命名。再穷的母亲总还是自己的母亲。我不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我希望中国画这门艺术发扬光大,不要在我们手里衰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