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祁连雪峰的呼唤

2002-09-0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程伟光 我有话说

东、西大河上游带状相间着的是青稞、大麦和金黄的油菜花。虽是乌云密布,祁连雪峰依然清晰可见。


石羊河水系是东、中段河西走廊的生命线。它的两条一级支流东大河与西大河,恰似母亲的两道乳汁,通过皇城水库、西大河水库以及金昌市附近金川峡水库的调节,滋养着甘肃省金昌市9600平方公里土地和生活在那里的46万人民。

雨水丰沛的马年夏天,记者来到东、西大河的水源地。然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祁连山天然草原早已不再,映入眼帘的是雪峰掩映下大片机械化耕作的土地。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地里的大麦、油菜和青稞比山下晚熟近两个月,间或有成片的撂荒地板结干裂碎石裸露。

正在被开垦着的天然草原

东、西大河流域,南望祁连雪峰,北抵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是被誉为中国“镍都”的金昌市所在。金昌市水利局的同志忧愁地告诉记者,东、西大河上游祁连山地目前已有50万亩天然草原被开垦成农田。

东大河皇城水库上游的皇城种羊场,海拔2600米左右。从1952年起,开荒种地200亩,1953年种地500亩,以后逐年毁草开荒。截至2002年,开荒种植面积已达到6.5万亩左右,年截留东大河上游水量约2300万立方米(相当于永昌县东河灌区夏灌一个轮次的水量)。在大面积开荒种植的同时,近几年又新建永久性灌溉渠道15公里左右。加上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区开荒种地约4.4万亩,目前,皇城水库上游种植面积已达11万亩左右。大面积开荒种植和大量截引上游来水,致使东大河上游草原不断退化、蒸发加剧,水源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

西大河上游,地势高寒,海拔2800米左右,历史上就是一个天然大草原,宜牧不宜农。西汉年间霍去病西征到这里后,就被辟为皇家养马场。解放后这里仍然是国家的军用马场。随着军队装备的现代化,军马场转制为中牧公司的下属企业,开荒种地。昔日的茫茫草原,如今弥望的是黄灿灿油菜花一片。由于持续不断的开垦,现在凡比较平坦的草原全部变成耕地,累计毁草开荒面积已达40万亩左右。因开荒而毁坏的灌木林0.52万亩、云杉林地2400亩。干旱的年景,大片耕地撂荒,水土流失严重;秋冬季节收获后翻起的土地裸露在大风中,成为沙尘之源。

垦荒者,请你停下来

东、西大河上游高海拔山地大规模的垦荒活动,以低产田取代天然草原,致使草原面积一减再减,质量不断退化,上游地区水源涵养能力减弱,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整个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严重失衡。据有关资料显示,石羊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达8975平方公里。与上世纪50年代相比,石羊河流域天然森林面积减少49%—58%,草地面积减少76%—92%,中下游地区在1960—1990年的31年内牧草面积减少了493平方公里,年均减少了3.2%,近些年减少的趋势仍在发展。祁连山东段冰川退缩速度为每年16.8米。大面积毁林毁草垦荒和超载放牧致使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

大量的拦截水源用于灌溉,也直接造成了下游地区来水的减少。据统计,2001年两河年径流量较80年代年均径流量减少了28.3%。水量的减少,直接威胁着金昌市46万人口的生存,制约了国家重点企业的发展。

——农村经济受到严重制约。由于灌溉用水缺乏,金昌市农业受旱面积不断增加,由60年代平均每年的13.8万亩,骤增到90年代年均15万亩以上,2001年达到43.26万亩。

——城市生活用水无法正常供给。随着干旱的频繁发生,每年夏灌高峰期,金昌市生活用水都要实行轮流定时定量供水的办法,住宅楼三层以上每年持续30多天无法正常供给生活用水。

——工业生产蒙受巨大损失。金川有色金属公司是生产镍系列产品的大型国有企业,由于水资源逐年减少,近几年一遇用水高峰期,金昌市就不得不对其采取限制用水措施。

——社会安定受到影响。尽管金昌市委、市政府花大力气投入水利建设,将水资源的监控管理视为头等大事,有关部门每天向市领导报送水情单,实施因水定地、因水定产、因水定发展,却难以改变东、西两大河来水不断减少的情况。

——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加剧。由于地表水量不断减少,下游超采地下水愈演愈烈,致使泉水干涸,下游井灌区地下水位每年以1—1.5米的幅度急剧下降,部分地方降落漏斗半径已扩展到6—10公里,天然植被以及五六十年代种植的风沙防护林成片死亡,土地荒漠化、沙化、盐碱化加剧。

企盼“祁连雪皑皑,焉之草茵茵”

《金昌市志》载石羊河水系的西大河位于祁连山、大黄山之间。由此远望,祁连山横亘千里,高耸入云,终年积雪,银装素裹。大黄山(原名焉支山)林木茂密,水草丰美,有“祁连雪皑皑,焉之草茵茵之说,自古为天然牧场。

石羊河流域东、西大河下游人民翘首祁连雪峰,盼望着毁林毁草开荒者停下来,盼望着上游山地退耕还林还草,让不啻于饮鸩止渴、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不再发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