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漫画在我们生活中的份量越来越轻了:报纸上少有了幽默、清新的漫画,街头不见了有趣的宣传品,那些充满善意的批评、引人思考的讽刺小品在现代生活中似乎越来越可有可无了。8月5日—15日“第五届亚洲漫画展”在北京举办,展出了来自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泰国、日本等亚洲9个国家的11名资深漫画家的90幅力作。漫画家们以他们的独特视角用传统漫画形式向人们展示了各自国家的教育现状。此次展览引发了中国漫画界对传统漫画艺术衰微的思考。
这里所谓的传统漫画,相对现代漫画即卡通漫画而言。传统漫画如今在许多国家的社会生活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我国虽然也有一支固定的漫画作者队伍,但质量不高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探究其原因很多。从外部环境讲,漫画的园地仅仅是报刊中十分局限的专门版面,因稿酬低、发表易,作者往往敷衍了事;而一些漫画编辑的缺知少识,也造成了雷同或质量不高作品的频频面世。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对号入座”,不少报刊干脆提倡平和中庸的所谓“休闲漫画”,殊不知当传统漫画失去其特有的尖锐性、讽刺性,成了“银样蜡枪头”时,也就同时失去了读者。
当然,传统漫画的式微不能完全归咎于外部环境,就内因而言,最为突出的就是其自身的“三难”。
首先是创作难。著名漫画家、我国讽刺漫画的代表人物方成认为,传统漫画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幽默感与语言功能。幽默不同于滑稽,后者是一种浅露的谐趣,前者则要求在“笑”的背后延续一个思考和省悟的过程。所以漫画的幽默构思需要的是难度较大的创造性思维。此外,传统漫画是一门语言艺术,每一幅画都要用最精炼的语言讲述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表达出特定的内涵。相对于卡通漫画用一系列图画描绘一个故事,它的难度毋庸置疑。
其次是创新难。近年来我国传统漫画普遍存在少新意、多雷同的现象,尤其是“表现手法缺乏独创性”。《人民日报·讽刺与幽默》主编、漫画评论家徐鹏飞一针见血地指出,“漫画和其他画种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要不断出新,不断变化。失去新、奇、特,也就失去了漫画的生命”。然而,由于我国漫画创作者浮躁的心态和能力的缺乏,使得古板老化的题材、僵滞雷同的创意,以及公式化的漫画语言屡见不鲜,传统漫画失去了新鲜感与艺术性,震撼力也就更无从谈起了。
第三是培养难。目前我国已有30余所高校成立了与漫画制作有关的院系或专业,多数人才相对集中于有市场的卡通领域,而传统漫画则因缺乏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而较少优秀人才的出现。再说传统漫画创作是要从平凡的生活中撷取别人忽视的东西,以新奇的点子表现出来,使人获得启发。它需要丰富的学识、充分的阅历以及敏锐的感觉,这些都难以依靠教材或技术加以传授,因此传统漫画几乎不存在专业画家或教育者,更不要说专门的学校了。
尽管新兴的卡通漫画势力强劲,但传统漫画也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而是应该思考在新的文化环境中如何才能获得更为健康的发展。
我国传统漫画在特定革命年代中作为“战斗的武器”,的确起到了讽刺和批判的作用。如今,漫画的单一政治功能已经向教育、知识、审美、娱乐等多功能全方位发展。在这种新的格局中,面对社会生活的种种现象,传统漫画如果能将讽刺的广度、深度、力度,与富有时代气息的审美趣味、贴近百姓生活的平实心态,以及适度轻松的娱乐形式有机结合,必能在社会舆论和价值导向上发挥良好的作用,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潜力。已故漫画大师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早已家喻户晓;10年前张静、夏大川等人在传统漫画的土壤里注入外国作者的新鲜经验,创作出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准的作品;而当代漫画家郑辛遥,则将传统漫画的凝练构图、哲理思考,与机智幽默的造型情景巧妙结合,受到了读者广泛的欢迎。所有这些,都说明只要思想深度与趣味形式并举,中国传统漫画的自我更新和发展潜力仍大有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