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钢铁教官

2002-09-1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田晓蔚 本报特约记者 张彦中 我有话说

战车是张战平一生的眷恋。在他30年的军旅生涯中,与战车朝夕相伴。1995年6月因公受伤,他被评为一等伤残革命军人。1996年3月重返讲台,1997年10月重驾战车。这位总参炮兵学院南京分院自行火炮教研室副教授,把自己的全部生命融进了战车,被人们敬佩地称为“钢铁教官”。

“我一定要重新站起来,重返讲台”

走进张战平的家,仿佛走进了一个战车陈列室:墙上贴着的是战车图片,书柜里存放的是战车书籍,床头柜上摆着的是战车模型,连影集里的主角,竟也是姿态各异的战车。为了战车,他甚至放弃了领导岗位,来到炮兵学院南京分院当了一名普通自行火炮教员。1995年6月4日,当他正在专业教室加班做一项科研试验时,一场意外的爆炸使他倒在血泊中。10分钟后,他被闻讯赶来的学员送到了附近的医院。

在医生的全力抢救下,张战平终于与死神擦肩而过,但身体却严重伤残:右腿齐膝盖处被截,左眼球被摘除,右手食指失去一节,两耳鼓膜破损,嗅觉全然丧失。

在住院治疗的100多天里,张战平经历了7次大手术,每次手术后都疼得大汗淋漓,但他从来不吭一声。右腿残端刚愈合,他便安装上假肢,从走路、上厕所等日常小事学起,反复练习。

身体其他部分的伤残,也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他就想着法儿,一样一样地克服。少了左眼,左边视界减少,开始不习惯,常撞上左边的东西,他就有意识地将头向左偏,比较平均地分配视界;右手食指少了一节,影响握笔写字和操作电脑,他就改变握笔姿势去适应,用左手操作电脑鼠标……就这样,张战平靠着自己的顽强勇气和不懈努力,逐渐恢复了正常人的生活。功夫不负有心人。1996年3月6日,在受伤270多天后,张战平终于重新站上了讲台。重返讲台6年来,张战平磨坏了4只假肢,带了6届800余名学员,去年又开始带硕士研究生。面对一茬茬的学员,他欣慰地说:“重上讲台对我来说虽然苦点累点,但看到我军自行火炮建设事业人才辈出,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我是特级驾驶员,我要重驾战车”

张战平从入伍起就与坦克、自行火炮打交道,是一名坦克特级驾驶员。重返讲台不久,一有时间,他就不由自主地来到自行火炮训练场,看着同事驾驶战车驰骋训练场,他给自己算了这样一笔帐:国家培养一名坦克驾驶员,每摩托小时要耗费三四千元。自己有着3000多摩托小时的驾驶实践,身价可谓逾千万。如果就此告别战车,愧疚远大于遗憾。于是,重驾战车,成了张战平又一个追求的目标。

受伤前,张战平经常给学员们示范“三步登车”的规范动作。但现在,他受伤的右腿使不上劲,连上车这样最基本的动作也很难完成。只能先把臀部坐到车上,再把腿一点点挪上去。假肢没有正常人的脚灵活,不能实现油门与制动的快速转换,他摸索着用左脚踩制动;少了一只眼,车距难以把握,他练习对照地面参照物,培养速度感与距离感。慢慢地,张战平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驾车方法。

张战平陆续恢复了战车、指挥车、侦察车等多种战车的驾驶技能,全面受领了自行火炮的理论和驾驶教学任务,并担任了留学生实车驾驶的教官。从基础驾驶、场地驾驶、限制路驾驶、障碍物驾驶、公路行军驾驶到越野驾驶的所有课目,张战平都娴熟自如。留学生只是感觉张教员的腿脚可能有些小毛病,但都没察觉出他少了一条腿。直到归国前夕,大家才知道,驾驶技术这么棒的教员居然只有一条腿!离开学院时,他们一起用本国的最高礼节向这位独腿教官表达了敬意和崇拜。

“肢体的伤残无法挡住我追求创新的脚步”

赋予战车新的生命活力,是他不懈的追求。受两栖坦克的启发,张战平率先提出了将某型自行火炮改造成能浮渡自航进行水上射击的设想。课题立项后,他无数次往返于学院、部队和军工厂之间,与工厂科研人员一起研究革新方案,指导部队进行水上浮渡试验,不断改进设计方案。2001年11月,该项目正式通过了上级鉴定,即将推广到全军部队。

成绩面前,张战平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某型自行火炮起动电动机容易因误操作烧毁,张战平提出了有效的防止措施和方法,就此写的论文被军内某权威刊物采用。在此基础上,他还进一步构思了技术革新方案,设计了起动电动机保护装置,提高了装备的自好保护能力。

重返讲台以来,张战平先后获5项军队科技进步奖,出版专著1本,编写教程、教材8部,在军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多项技术革新成果在部队教学训练中推广,节约了大量的训练经费。先后5次荣立二、三等功,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员”、“全军院校教书育人优秀教员”、“总参优秀共产党员”、并获全军院校育才奖银奖。

这就是张战平,一位与战车有着不解之缘的“钢铁教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