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世界的“9·11”事件确实使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化最大的当属惨遭恐怖袭击的美国。那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取代了昨天还充溢整个社会的自信: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居然无法保证其总司令部的安全,几包白色粉末就使整个国家陷入恐惧和不安。
很多美国人对世界上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憎恶美国感到迷惑不解,遗憾的是美国领导人以“长期反恐战争”取代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军事安全战略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实行了50多年的威慑战略演变为“先发制人”的预防性打击战略。随着在阿富汗战场得手,美国不断扩大反恐打击范围,抛出“邪恶轴心”论,并开列了一批“与恐怖主义有联系的国家”名单,准备对任何可能对其“构成安全威胁”的国家进行“预防性打击”。
实事求是地说,美国对“9·11”事件的这种战略反应,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世界都是十分危险的。姑且不说国际法理,如果那些被列入黑名单而受到美国实实在在威胁的国家也按照美国的逻辑行事,如果其他国家都效法美国的战略,那美国还能有安全吗?那岂不是一场世界混战?人类还有安宁可言?
恐怖主义是十恶不赦的公害,必须予以坚决打击,这已成为“9·11”事件后各国的共识。与此同时,全世界人民,从政治家到普通民众,对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如何消除恐怖主义以及建立怎样的世界秩序,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辩论,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理性思考。各国舆论对美国右翼集团反恐战略纷纷表示质疑。这是“9·11”之后国际社会在思想意识领域里发生的转折性变化,也是自冷战结束以来最具意义的重大政治事件。虽然这场大辩论还在进行之中,但人们的思考已经聚焦于以下核心问题:在一个文化多元、丰富多彩的世界里,人类怎样才能共存共荣,保证共同安全;在各国日益相互依存的情况下,怎样解决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复杂挑战;国际法基本准则和联合国权威要不要坚决加以维护。许多舆论认为,美国的霸权主义是其成为恐怖主义首要目标和世界动荡不安的重要原因。就连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原顾问、马里兰大学教授巴伯(Benjamin Barber)也直言批评道:“‘谁不和我们站在一起,谁就是反对我们’的论调是伪善的道德和愚蠢的单边主义”,“‘邪恶轴心’只有在‘不平等轴心’消除之后才能被战胜”,“放弃霸权主义是‘9·11’事件留给美国的真正教训”。
美国安全战略的变化也必然牵动美国与世界其他主要政治力量的关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改善和欧美关系出现明显的裂痕。俄罗斯为维护本国的根本利益,抓住时机融入欧洲,恢复和壮大自己的实力。欧美关系变化的原因则较为复杂,它不仅显示了冷战后美欧之间战略关系和利益格局的变化,也表明经济一体化的欧洲正在加强政治一体化,争取尽可能“平等”地同美国一起参与世界事务。虽然基于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利益的大西洋两岸联盟在可预见的将来不致破裂,但竞争态势势必加强,欧洲将会成为牵制美国全球霸权主义的重要力量。
“9·11”事件后世界发生的种种巨大变化,包括目前响彻全球的反对美国单方面对伊拉克动武的强烈呼声,都在昭示世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流,政治多极化正在曲折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