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系列报告会首场报告在京举行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13年发生历史性变化
2002-09-16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倪迅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9月15日电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辉煌成就系列报告会首场报告,9月10日上午在京举行。这是由中央宣传部、中直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共北京市委联合举办的。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作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变化的报告。

曾培炎在报告中指出,13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成为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

曾培炎说,13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一系列历史性变化。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解决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使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一是经济保持了稳定高速增长。13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比改革开放前30年的平均增长速度高3.2个百分点。二是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933亿元,比1990年增长近两倍,排名也由1990年世界第十位、发展中国家第二位,跃升到世界第六位、发展中国家第一位。外汇储备1989年只有55.5亿美元,今年7月底已增加到2456亿美元左右,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三是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从1990年到2001年间年均增长14.8%。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成效。2001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27∶42∶31调整为15∶51∶34。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历史性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明显地发挥基础性作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到2001年底,国有资产总量达109316亿元,比1995年增长91.4%。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宏观调控体系初步建立。

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200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比1990年增长3.4倍,达到5098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也由1990年的第16位上升到第6位。吸收外资已连续9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实施“走出去”战略有了良好开端。

西部大开发迈出实质性步伐。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到今年7月,累计完成退耕还林4327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3926万亩。科技教育、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都获得长足发展。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1990年到2001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2%。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加了一倍多。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曾培炎报告的其他内容还有: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中宣部副部长胡振民主持报告会。他说,最近,江泽民总书记在接见出席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全国组织工作座谈会全体同志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为党的十六大营造良好氛围,意义十分重大,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头等大事。为回顾宣传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为党的十六大召开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中宣部等五部委从现在开始到10月中旬将联合举办系列报告会,分别请外交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农业部、外经贸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要负责同志作报告。

在京党政军机关和金融、企业系统司局级以上干部70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