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综合百强县之一的绍兴县,是世界纺织业制造中心和我国纺织品外贸主要出口基地,仅2001年纺织业在全县工业总产值、销售额和利润的比重均达到70%左右,纺织面料占了全国总产量的15%。经济的发展推动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同时职业教育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类技术人才,支撑着全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他们培养的“实际、实用、实效”人才,深受社会和企业的欢迎。绍兴市职教中心副校长许绍勇说,职业教育已经成为——
浙江省把职业教育作为“科教兴省”战略的基础工程,他们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优化教育结构、完善教育体系中取得了巨大成绩,使职业教育在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劳动就业、推动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600万浙江人在赖以生存的七山一水两分田的10万平方公里的地域上,迅速跻身经济大省的行列,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856亿元,比1998年翻了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465元和4582元。
到2001年,全省各类中职学校654所,招收新生21.7万人,在校生达到54.9万人。其中,国家级重点37所、省级重点165所、省级示范专业56个。近年来,随着全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取得突破性发展。今年独立设置高等职业学校37所,在校生将达到12.04万人。在近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职业教育中,浙江省采取了若干措施,确保职业教育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
1991年至2001年十年间,在全国职业教育低迷的背景下,浙江省高中段教育的职普比例始终稳定在1∶1左右;中等职业教育当年招生数从7.5万人扩大到21.7万人,在校生从18.7万人扩大到54.9万人,扩大了2.9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总量仍在减少的前提下,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总量比上年增加3.8万人,增幅达20.6%,净增数列全国之首。近十年,全省职业高中校园总占地面积扩大1.7倍,总建筑面积扩大3.61倍。现已形成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相当、同步发展的格局,使高中阶段教育的单一结构发生历史性的根本变化,有力地推动了高中段教育的快速发展。
海宁县职业高级中学,连续十七年来兴办农字类专业,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1999年,该校对已毕业的农经专业毕业生进行随机抽查表明,中职毕业生家庭的人均纯收入达6758元,比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4123元,高出64个百分点。
在浙江省中职学校直接面向社会,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使中职学生升学有望,就业有门。全省绝大多数重点职业学校招生、升学、就业“进出口”三旺。去年,全省重点职校毕业生(除升学以外),一次就业率高达92.5%,其中27所职校的毕业生除升学以外100%就业。不少学校和专业的毕业生一人可选多个就业岗位,甚至连在校的低年级学生也被用人单位预订一空。近年来,许多重点职校招生时出现学生、家长通宵排队报名的火爆场面。
浙江省近三年批准或筹建独立设置高等职业学校37所,高职招生规模扩大2.3倍,在校生扩大5.5倍,2001年高职在校生规模占到全省高等教育总规模的25.6%,今年高职招生规模达到5.6万人,在校生将达12.04万人。高职教育的迅速崛起,完善了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中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了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扩大了全省的高等教育规模。去年,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跨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浙江省职业教育累计为社会输送了400多万中初级实用型人才。据调查,杭州下沙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一线员工中,72%是中职毕业生,日本独资的杭州泰尔茂医疗产品公司、杭州大诚塑料公司和台资企业杭联热电公司,一线员工100%都是中职毕业生,就连技术含量较高的中美合资摩托罗拉移动通讯设备公司,中职毕业生占一线员工的比例也达到58%。在浙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许多职校毕业生成为技术能手、业务尖子、致富带头人。如全国劳模张岚、中外合资浪莎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翁荣弟、“省十大青年种粮状元”顾玉仁、“海空卫士”王伟、世界冠军楼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