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学生要补上礼仪教育

2002-09-26 来源:光明日报 姜国忠 我有话说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中与礼仪相悖的行为日益加剧,小至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如不会问候、不会谦让、不会尊重师长,大至行为放浪等。曾几何时,从温文尔雅的社会精英滑落到被某些文章称之为“丑陋的大学生”,这一变化令人瞠目,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当代大学生礼仪失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家庭与教育制度的原因。一般来说,礼仪教育呈现为由外到内、由低到高的一个递进过程。毫无疑问,礼仪教育应当从小抓起,因而,学前阶段与小学中学阶段恰当的礼教育可谓至关重要。遗憾的是,在我国应试教育尚未得到彻底改造的大背景下,是否用功读书,是否分数排名在前,几乎成了人们判断一个中小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当家长们为孩子考入某所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而欢欣鼓舞以至松口气的时候,是否也能同时清醒地意识到这个孩子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健全孩子——他体内缺少必要的“礼仪基因”与“礼仪维生素”。

二是高校教育、管理上的原因。应当承认,一些高校的决策、管理部门对礼仪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切实有力的措施。当一个高中生迈进大学校门的时候,即开始进入“断奶期”和“轻松期”。所谓“断奶期”,指离开父母开始相对独立,生活与学习开始自理;所谓“轻松期”,指刚从高考的桎梏中挣脱出来,新的学习压力相对来说没那么大,从而感到一种多年来未有的轻松。处于“断奶期”、“轻松期”与青春期的大学生开始不再安于以往的苦读和封闭的校园生活,他们有条件、有时间、有精力通过不同的渠道、途径,去感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此时,小学中学时期缺乏礼仪教育而留下的隐患,在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诱导下,就可能转化成为现实的不道德行为,甚至一失足而留下千古恨,此种例子不胜枚举。

回顾历史,礼仪教育在中华民族古代教育中曾有其突出和重要的位置,我们的老祖宗旗帜鲜明地提出人“不学礼,无以立”,包括孔子在内的许多古代大教育家围绕礼仪著书立说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庞大的理论体系。诚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民族对礼仪教育的内容有不同的认识和规范,然而它们之中仍存在若干相通和可以互相借鉴的成分。我们不得不承认,长期以来,我们对中国古代的礼仪理论往往采取否定与摒弃的态度,而不是进行科学地扬弃,结果把澡盆中的脏水连同婴儿一起泼掉了。我们一方面以中国是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而自豪,另一方面却对古代的礼仪理论是那样的冷漠,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环顾现实,当前整个社会正处于一个价值转型期,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正受到形形色色“新思潮”的挑战,伦理、道德领域出现了某些紊乱,这是任何一所高校、任何一位大学生都不能回避的现实。因此,高校的管理者必须将礼仪教育放在自己议事日程的重要位置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