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实施精品战略 实现跨越发展

2002-09-2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汪大勇 我有话说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既对教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高等教育出版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长刘志鹏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高等教育出版业发展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只要我们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抓住机遇,不断创新,认真实施精品战略,就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2001年5月,原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的刘志鹏,调任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长。“新官上任三把火”不是他的风格。原本想先埋头工作一年时间后再进行改革,但一上任就感到形势逼人,压力很大。他感慨地说:“我国加入WTO后,图书批发、零售市场要在3年内逐步放开,出版业已经没有多少安稳的日子可过了,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作为教育部直属的教材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建社48年来,出版了数以万计的各类高校教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199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荣获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经过长期的努力,高等教育出版社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但是,面对我国加入WTO的挑战和国外出版业的渗透,国内出版业纷纷整合资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等教育出版社过去那种主要依靠政府支持、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引领出版方向和仅为高校提供平面纸介教材的办社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和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高等教育出版社以往的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我们不能躺在过去的成绩上过日子,必须增强紧迫感,切实把办社的基点转到面向市场、参与竞争的轨道上来,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和超越,闯出一条繁荣高等教育出版业的新路子。刘志鹏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

要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发展,首要的是明晰办社理念。一个出版社只有确立长期起作用的核心理念,并以此来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刘志鹏介绍说,在高教社未来如何发展、如何定位上,存在着两种思路:一种是全力在国内竞争,发挥高教社的整体实力和优势,做国内的“龙头老大”;另一种是联合国内出版社一致对外,与国外竞争,努力成为中华民族教育出版产业的脊梁。“显然,高教社要定位于后者,我们应该有这样的雄心大志。”刘志鹏坚定地说。

高教出版社在认真总结48年办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6个方面内容的核心理念:第一,坚持植根教育,植根学校,弘扬优秀文化,不断创新超越;第二,引领高校教材建设的潮流和方向;第三,实现由传统的教材制作商向建设教学资源服务基地转变、由单纯提供教材向全面提供教学资源和解决方案转变;第四,在企业价值观上,不是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通过优质服务追求客户的最大满意度;第五,增强危机意识,全面推进观念、机制和手段创新,在不断前进中继续生存;第六,坚持以人为本,把全体员工和出版社事业的同步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使员工不断增长的才干和不断发扬的拼搏敬业精神成为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坚实基础。

改革的思路明确了,刘志鹏便带领高教人开始实施精品化和集团化战略。在认真分析国内外出版业的发展态势后,刘志鹏提出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将高教出版社建成国际知名的大型教育出版集团。为确保这一奋斗目标的实现,出版社精心实施精品化战略和集团化发展战略。调整集团内部机构,组建14个出版分社,实行全员聘任制,强化市场经营意识,努力把分社做大做强,力争成为所分管领域的全国第一。与此同时,集团分别与具有学科和区域优势的大学出版社进行合作共建,目前已与中山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出版社达成协议,重组教育事业出版市场资源;集团还组建成立教育图书发行公司,积极发展国际战略合作伙伴,努力开拓教育资源服务。

谈到精品战略,刘志鹏说,高校教材出版要从过去单纯以数量和规模求发展,转到重视质量和优质服务上来;要从过去出版一本书提供一个教学内容,转到构建立体化精品教材体系上来。刘志鹏进一步解释说,所谓立体化教材体系,就是要通过纸介教科书、音像制品、电子和网络出版物等形式,通过教学服务专用网站,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网上交流环境,为高校提供一种教学资源的整体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此,教材建设要向教学研究领域延伸。高教社每年将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教材建设的研究,力争每年推出一批精品教材。今年,高教出版社已投入1000多万元,启动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此外,为配合高校开展双语教学,该社引进了40多种国外优秀教材,不久前又推出《大学生体验英语》、《基础生命科学》等精品教材,受到高校的普遍欢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