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广东省南海市人民政府主办、广东兴发创新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南海知识经济论坛”上,南海市市长陈仲元向前来讲学的经济学家吴敬琏虚心地请教:“如何创名牌?”“企业在创名牌的过程中政府该怎么做?”
吴敬琏笑答道:南海市政府提出的“名牌发展战略”很及时很准确。但他同时举例批评了20世纪90年代全国个别地方为了创名牌而做出的一些荒唐可笑的事,希望南海市吸取全国创名牌的经验和教训。
目前,中国加工制造业在世界的地位日益提高,但我们的企业能占据多大的份额呢?吴敬琏说,从成本来分析,中国目前劳动力等生产成本肯定是全世界最低的,但由于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还未完全建立,交易成本还相当高。如果中国的企业想在世界加工工业中占据更大的份额,就要在降低交易成本中下工夫,而创名牌就是降低交易成本的有效手段。
吴敬琏认为,跨国公司大军压境,他们凭借的最重要的就是品牌优势。我们处在弱势,主要是没有大量我国自己的名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我们还可以依靠关税或非关税壁垒来抵挡,而现在要硬碰硬了,所以我们要赶快发展自己的名牌。
吴敬琏认为,在创建名牌上,广东、江苏、浙江等地脚踏实地地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像南海市还专门提出了品牌发展战略,这说明政府重视。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像有“铝业大王”之称的兴发集团这样响当当的名牌企业。
在全国范围来说,20世纪90年代就有很多地方提出过实施“名牌战略”,也走过许多弯路。如众所周知的中央电视台的“标王”故事,一些地方政府就起了事倍功半的作用,有的地方政府拔苗助长搞出一个名牌,幻想一夜成名,结果“标王”们纷纷落马。这些典型案例说明,政府和企业想“用钱砸出一个名牌”的做法是不成功的。
吴敬琏说,他有一个温州朋友在国外做生意,当吴敬琏问起他在国内做生意与在国外做生意有何不同,他说,在国内做生意太累,各种应酬太多。在国外一切按规则办事,比较轻松。现在我们还遗留了很多计划经济的做法,如审批制度,按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是没有审批的,但国内很多。有些判断不是按法律,而是按红头文件,甚至领导批示,这也使企业的交易成本提高。吴敬琏预言,加入WTO后,国内环境将跟国外一样规则化法律化,但有的企业家沉迷于过去封建社会的一套,喜欢看《红顶商人胡雪岩》,学习“交结官府”的艺术。他说:“北方话叫‘摆平’,广东话叫‘搞掂’官府,这些都不是企业家立足的根本。”
吴敬琏认为,在扶植名牌上,政府的作用就是搭建平台,而不是做名牌的评选者。千万不能像以前有一段时间,政府作计划,要扶植哪几个名牌,而且还从财政政策去扶植。其实名牌是产品的质量和优质服务在顾客心中形成的,最后的评定者是市场和顾客。用政府的方法来拔高品牌,给企业政策,只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这样的名牌是不能持久的。企业如何让顾客认同他们的品牌呢?企业要靠自己的本事,靠好的质量和服务。正面的方法是当企业有困难时,由政府牵头,帮助企业脱颖而出,成为名牌。发展品牌过程中,政府要做的就是相信市场的力量,改善市场环境。
企业如何真正树立自己的品牌?吴敬琏套用了一句古话:“文质彬彬”。他说,“文”就是企业的外在表现形式,“质”就是产品的质量。建立品牌就一定要是两者的完美结合。
品牌的力量是以顾客对产品的认知为最终的基础。吴敬琏鼓励企业家们,只要坚持脚踏实地、稳步发展,中国的企业一定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闻名世界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