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十世纪通鉴》(1901—2000)的出版是一项大规模的学术工程,是欲获得历史知识的读者和研究历史的学者不可替代的读物和参考书、工具书。
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大多偏重政治史,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史实记载十分简略。拿司马光主持修撰的著名的《资治通鉴》来说,由于著书的目的在于朝廷君臣的“资治”,所以司马光“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以为是书”。它的内容离不开“贤君、令主、忠臣、义士、志士、仁人,兴邦之远略,善俗之良规,匡君之格言,立朝之大节”。如果所写史实主要是这些,那就会丢掉中国历史上许多珍贵的东西。这是当时作者的政治立场、修史宗旨和时代局限性造成的。
这部新时代修撰的《中国二十世纪通鉴》,其广度和内容的丰富大大超过了前代的编年体史书。“凡二十世纪中国疆域内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教育、科技、艺术、体育、卫生、人口、民族、宗教、环保、灾害、区域变更以及工农业、水利、新闻、旅游、航空航天、妇女儿童、社会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和人物活动等,均有确切记载。”这些固然是当代社会的复杂性、多样性的反映,同时更是本书编写宗旨和执笔者的裁断所决定的。
编年体史书基本上是一种工具书,主要是给人以准确的历史知识,不适于发挥长篇议论,因此在总体篇幅限定之内,尽量要求知识量大,史料翔实,论断准确,取舍得当,文字鲜明。就我所见的该书的这一部分而言,我以为是做得好的。
就我所见的书中所列各条史实,大部分是根据第一手资料写成的,可信程度高。书中写了一些过去不为人知或所知不清的史实,这是本书的优点之一。(王桧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二十世纪通鉴》线装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