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来自实验区的报告

2002-10-10 来源:光明日报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专业支持工作组 我有话说

为加强对新课程实施过程的研究和指导,教育部成立了以14所大学的专家为核心成员的新课程教学专业支持工作组。工作组于2002年3月和5月分赴全国20多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展了两次调研工作。一起参与调研活动的还有当地省级教研员以及实验区教研员和优秀教师。他们在实验区共听课上百节,召开大小座谈会40余次,还开展了专题讲座、学校考察等活动。目的是了解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教学实际问题、对策,进行跟踪调研。

课程改革造就了一批专家型教育行政领导

教学改革意义重大,困难也大。实验区的教育行政领导对此有充分的认识,把教学改革看成份内事。一些教育局长坚持每周听课,而且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有系统的听,以便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有些局长在与工作组交谈时,很专业地阐述了自己对教学改革的思考和观点。课程改革造就了一批十分内行的、专家型的教育行政领导。

需要注意的是防止急功近利。作为教育行政领导,不想在这次课改中有所作为的肯定不是好领导。但是,有所作为,决不是立竿见影。因此,要防止教研工作形式化。比如,追求课题档次,计较什么什么级别的课题,而不是从实际出发,以求实、求是的科学精神从事教学研究;搞“运动式”,追求数量、人数、次数,而不把教学研究看成是持续不断的行为,看成是融于教学过程、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反思、总结的活动。

课堂教学的变化与偏差

实验区的课堂教学较之于传统课堂教学普遍有一定改进,让人直接地感受到新课程、新课堂的清新气息。

教师在课堂上很注重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阅读、操作、思考、想象、观察、实验,从而实现从传统的“教会”向现代的“学会”的转变。师生关系民主化突出表现在两个变化:学生的头抬起来了,手举起来了,话多起来了,身子站起来了;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了,跟学生谈话腰弯下来了,“师道尊严”的架子放下来了。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多是鼓励性的肯定性的、协商性的话语。

但学习方式转变也出现了把自主、合作、探究形式化、绝对化的倾向。学习方式转变绝不意味着用一种方式代替另一种方式。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方式既有创新,也有继承。我们要改变的是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放弃接受式学习。接受式学习无论现在或将来都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为特征的接受式学习,其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它并不必然导致学习过程的枯燥与机械,但是长期地过于强调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其结果容易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对学生来说,长时间的,持续6年、9年甚至12年的学校生活,如果主要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方式学习的话,就很难指望他们在走向成年以后,能够独立思考、富有个性和充满自信,并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新课程正是致力于改变这种状态,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发展创造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把自主、合作、探究这些对人的成长很重要、但曾经被忽略的东西凸显出来,变成教师的自觉追求;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等亲自体验的学习,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提倡这样的新的学习方法,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即使要采用接受式学习方式,也要尽力把这种传统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有价值。新课程就是要创造性地继承传统的学习方式,并加以极大地丰富。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与以前相比较,更为丰富,充满活力。

教师有了“学生意识”“童年意识”

工作组在实验区明显地感到教师的教育观念、角色和行为有了变化。这些变化突出表现在

——教师有了学生意识。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几乎成了教师的口头禅。教学中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有了童年意识。让学生爱学、乐学,给儿童一个幸福的童年,这是不少实验教师发出的心声。正是基于这样的愿望,教师们大胆地把游戏、故事、艺术、表演等带进教学。如一位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采用识字“游戏点心”;拼音教学中采用“水果拼盘”;园地学习时采用故事“多味酱”等形式和内容,使得学生兴趣十足,趣味盎然。

一个实验教师说:“看到学生快乐、幸福,自己也变得快乐、幸福了。传统教育是没有童年、没有幸福的教育。”

观念的改变使教师在教学中再也不以本为本,把教材作为“圣经”解读,而是十分注重科学、艺术、人文向生活的回归,向儿童经验回归,把书本教活、学活。

教学空间大胆地延伸至课外、校外。学科之间的相互配合、有机渗透已经成为了实验教师的自觉行为,学科之间的整合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互动。实验老师提出了软化学科边缘的观点:如在教汉字“一”到“十”时,有机地将这些汉字与数学中的“1”至“10”结合起来,不仅方便学生识记,而且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既学得轻松愉快,又记忆深刻。有的教师还将美术的色彩、线条及音乐的节奏、旋律与语文学习的某些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读画画、说说唱唱中学习语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这些变化表明教师已初步具备了新课程的理念。但是也应该看到,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挑战是全方位的,加快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进程,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这个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被突显出来。工作组的建议是:把培训工作全程化、校本化,要建立校本培训制度。还要形成基于学校的教学研究制度。

别给工作组看“假课”

工作组还发现实验区存在课堂“失真”现象。一些实验区负责人给工作组看反复排练过的“假课”,使课堂丧失了研讨的价值。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做法违背了新课程的理念,对学生发展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