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打好“侨”牌创名校

2002-10-1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戴自更 吴春燕 本报通讯员 夏泉 我有话说

暨南大学历史悠久,从1906年在南京创办暨南学堂算起,至今已有96年的历史。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自从1996年跻身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以来,该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校长刘人怀提出“侨校加名校”的发展战略,要把暨南大学办成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华侨大学。10月17日,暨大将迎来“211工程”一期建设整体验收,围绕着暨大如何打好“侨”牌创名校的话题,记者走访了该校副校长王华。

办侨校:走特色办学之路

王华说,暨大作为我国华侨最高学府,向来把侨校作为立足之本。长期以来,暨大一直坚定不移地贯彻“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为海内外培养了大批人才。最近,该校还成为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全国30所开展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的学校之一。尽管该校取得了骄人业绩,但王华副校长说,随着可向海外招生的学校不断增加,如果不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知名度,境外生源将不断流失,优势将不复存在。

为了打好“侨”牌,方便一些汉语背景较弱的外招生的学习,暨大在全国率先创办全英语教学的国际学院,所有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一律采用英语原版教材、全英语授课。该学院现设有临床医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3个专业,今年招收新生近200人。为了确保国际学院学生素质高,该院在招收进来的海外生中实行自愿报名,择优录取。

该校为了抓住中国入世后的机遇,为境外、海外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实行了灵活的招生政策,对外招生“不限录取名额、不限入学时间、不限学习年限”,凡达本科或预科入学标准者均有机会录取,而且学生可自由选择春季或秋季入学,并按照学分制灵活处理学习年限。今年该校外招本科、预科的实际录取2555人,首次超过内招生的录取数。该校还加大了研究生和成人教育、函授教育的力度,同时推出一大批优质实用的新专业。该校华文学院设有国家汉语水平考试考点,参加考试的人员一年比一年多。

创名校:走科研强校之路

暨大作为“华侨学子的摇篮”,更要注意“创名校”,王华副校长强调说,只有狠抓教学质量,办好侨校,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华人华侨学生,让他们学有所成。为此,学校提出“三从”原则: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狠抓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王华说,有名家才能有名校,要提高学校的水平,形成良好的治学环境,人才是关键。因此,该校一方面“外派”即派教师到国外的名校进修培养,另一方面,大胆引进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学者。近年来,该校教师队伍结构有了巨大的变化,博士、硕士占教师的比重越来越高,学校全体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由过去的5.8%上升至25.7%。如文艺学与汉语言文学专业,1996年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该专业全体教师的40%,2002年比重则提高到88%;产业经济学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996年只有17%,2002年已提高到21%,其他学科博士生比重也大幅提高。科研经费有惊人的增长,1996年该校在211工程的建设初期,科研经费不到600万元,2001年学校的科研经费上升至6千多万元。

学科建设的成功与否是关系到该校上层次、上水平的关键,为此,学校狠抓重点学科建设和标志性成果,拥有了产业经济学、水生生物学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其中产业经济学华南一枝独秀,作为广东省经济类“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的唯一的设岗单位,76%的研究人员拥有博士学位,学术骨干平均年龄39岁,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产业经济学科点之一。该学科与广东省政府共建的工业经济研究所现已成为广东省经济体制改革与产业发展的重要的核心决策咨询机构。例如产业经济学与工商管理所作的“东亚工业化转型”课题,作为广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中国员工承诺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中小企业发展群体研究》是中小企业研究的标志性成果等等。

该校水生生物学科点是目前我国高校唯一的水生生物学博士点,由齐雨藻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沿海典型增养殖区有害赤潮发生动力学及防治机理研究》,是目前全国高校唯一在“七五”期间和“九五”期间连续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为我国赤潮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据副校长王华介绍,学校目前拥有14个博士点、67个硕士点、两个博士后流动站。整个学科建设结构完整,本科教学设有16个学院,涵盖了除军事、农林外的所有学科。近日,该校7个学科建设子项目的验收均获得“优秀”,4个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子项目也都顺利通过验收。目前,该校“211工程”二期建设已经正式启动,“十五”期间,国家将投入5.38亿元的专项建设资金,为该校实现“十五”总体目标提供了资金保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