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学求真 人文求善”

2002-10-1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包霄林 我有话说

已有107年历史的上海交通大学,素以理工见长,闻名于世。同时,上海交大历来也十分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学科的建设,在各个历史时期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才。近几年来,上海交大提出大文科建设战略,在培养具有人文功底的综合性战略型人才方面努力探索,勇于创新,走出了一条可喜的成功之路。

上海交大的大文科建设战略,主要包括人才建设,学科建设,人文环境建设,文理相渗的研究与实践,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价指标建设,与政府部门联合共建文科研究基地等。上海交大宣传部副部长蒋宏对记者介绍说:这些年来,上海交大引进了一大批符合一流学校发展要求的优秀人文教师,构筑人文教师的人才高地,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教学与生活条件。学校着重建设以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科学史学、文化语言学等为主体的人文社科学院,创办了独具特色的法学院和设计与媒体学院;以文理科相互渗透为特点,以注重应用为前提,不断完善课程设置,加大人文类课程在公共基础课中的比重,加大理工类课程中渗透科学家的精神品质和史料的内容。学校积极鼓励各学科的师生参与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科研项目的联合攻关,推动文理交叉融合的科学研究与实践。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上海交大注重发展以学术报告为主体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积极开展高雅艺术活动和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在上海交大,有一项别出心裁的“汉语托福”——新生入学必须进行语文知识、文学常识、古代文学、阅读理解和写作五大部分的“语文水平测试”。学校明确规定,凡测试不合格者都必须修《大学语文》课程,否则不能毕业。在学生基础课中,开设了近100门人文社科和文学艺术类选修课,要求每个理工科学生必须修满文、史、哲、艺类选修科6个学分和经、管类课程4个学分;文科学生也必须选修自然科学类课程6个学分和经、管类课4个学分。交大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有在校期间听《人文学术讲座》和观看高雅艺术场次的记录。

谈起上海交大重视文科建设的原因,校长谢绳武十分感慨。他对记者说:以前交大已经认识到,没有一流的理科,就没有一流的工科,非常强调基础理论的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大家进一步认识到:没有一流的文科,也就没有一流的大学。当今社会,人文功底和素质对于一流大学生来说越来越重要。科学求真,人文求善,两者结合才能培养出人格完善、能力卓越、知识全面、基础扎实的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

素有“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良好校风和传统的上海交大,近几年来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内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交大先后建立了高水平的学生文艺团队和体育运动队,多次在国内国际的大赛上获奖。2000年,上海交大学生代表团代表中国大学生,获得三项世界大运会乒乓球冠军;2001年7月,交大学生管乐团在管乐之乡荷兰,一举夺得第14届国际管乐大赛丙组比赛金奖;2001年8月,在“FIRA2001国际机器人世界杯竞赛”中,交大学生代表队力克强手,获得FIRA全自主中型组智能机器人足球赛的世界冠军;2002年3月,在第二十六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总决赛中,上海交大代表队战胜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中国清华大学等强队,从参赛的全球200多所大学队伍中脱颖而出,夺得世界冠军,被冠以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的称号……

在上海交大的文科建设中,与文化部共同创建的“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更是一大亮点。基地办公室主任胡惠林教授告诉记者:文化产业目前在全球都是一个新兴产业。文化部把基地放在上海交大,既是对交大文科建设的支持,也是对交大办好国家文科基地的信任。基地从1999年成立以来,积极承担政府部门文化发展战略的课题任务,为政府、专家学者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搭建平台,组织出版有影响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为有关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咨询等。目前以基地为桥梁,上海交大和中国社科院进一步携手,探索理工科与文科的“国家队”之间,进行高层次的文化与科技合作,产生一种新型的学科形态,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机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