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周国平:教育引导人类的心智生活

名流看教育
2002-10-2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夏欣 我有话说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哲学家,作家,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出版各类著作20余种,包括多本畅销散文集。评论界关于他的著述有“诗化哲学”一说。

曾就读上海市紫金小学、上海中学。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周国平:目前中国教育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鼓励天性不够,过分注重知识本身,又过于强调那些实用的东西。

记者:其实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多年来教育改革中大力提倡的,是这些倡导缺乏效果,还是哲学家眼中的“激发天性”和教育上通常的概念不在一个层面上?

周国平:我所说的不是针对启发学习某种知识,是指外延的东西,指人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最开端的那些东西,比如探究未知事物的强烈兴趣,以及在其中所获得的喜悦和满足。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一切科学都源于想象,而这些在我们的教育中总是欠缺鼓励。

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来说,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教育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感到读书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从心灵的活泼到智力的运用都要有一种快感,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和需要,特别忌讳用强迫性学习的目的剥夺学习的享受性质。没有自主学习的乐趣,就不会有长远的学习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教育都可以归结为自我教育。学历和课堂知识都是暂时的,经验证明,一个人最终能否成才,往往不取决于学历的长短和课堂知识的多少,而取决于是否善于自我教育。这种自我教育的能力和运用智力的乐趣、学习的乐趣关系极大。而在这方面,东西方的教育是很不一样的。

记者:你说的这种“不一样”已远远不是具体教育方法的问题了,它所涉及的是教育最本质的东西,是哲学意义上的东西。

周国平:从源头上说就有这个问题。西方文化从古希腊起,对智力运用本身的快乐已非常重视,常常把运用智力本身看成是一种目的。哲学史上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说过,哲学开始于惊异,沉思本身是最高的享受;毕达格拉斯发现勾股定理以后,用举行百牛大会来庆祝和分享成功运用智力本身的快乐;德谟克利特也说过,我宁愿去寻求某些现象的因果解释,也不愿去当波斯王。可见西方的传统往往认为智力运用本身就有一种价值,而实用是第二位的。

而在我们中国的传统中,文化的实用品格就比较强烈。我们在五四运动时提倡科学和民主,但也偏重实用性。其实,西方的科学注重的是科学精神本身,具体的科学成果是这个过程的副产品,在这样的氛围里,科学才会发达。

记者:我想你不是要否定教育近年所强调的应用性知识的价值,而是说教育更高级的意义在于是否能使人拥有真正的精神生活。

周国平:我称它为心智生活。人的智力生活其实包括了智力生活和心灵生活,相对地区分开,前者面向世界,后者面向人生,两者可以合称为心智生活。一个人能否真正拥有心智生活,学生时期的确是关键。特别是青年时代,不但是心智活跃的时期,而且也是心智定向的时期。人如果能够在这个时期通过学习、阅读而过一种心智生活,就会对世界和人生的思索处在活泼的状态。谁也不会天生拥有这样的心智生活,活跃的智力需要得到鼓励,教育的意义正是通过那些使他品尝到了智力快乐和心灵愉悦的学习,把人引导到进入了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心智生活之中。用这个标准衡量,我们发现一个民族在文化上能否有伟大的建树,归根到底取决于心智生活的总体水平。拥有心智生活的人越多,从其中产生出世界历史性的文化伟人的机会就越大。我始终认为,近代以来中国与西方在文化上的主要差距是在这里,而不是在别处。

事实上,中国的青少年在智力的活跃上丝毫不亚于西方,但是,由于在重实用的环境中得不到鼓励,反而受到压抑,结果就使得很多人还没有来得及成长就已经“成熟”了,我的意思是说,还没有来得及真正拥有心智生活就明智地把它放弃了。天才对教育唯一可说的话是第欧根尼的那句名言:“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记者:你所谈到的都是围绕教育作为“人”的发展和培养这个大概念所必须考虑的一些问题,现在的学校教育在本质上距离这些观念显然还有相当差距。

周国平:在闲暇时间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确实将越来越取决于他如何消度闲暇,而教育的目标也随之发生变化。过去,教育的目标是为职业作准备。现在,教育应该为人们能够有意义地利用闲暇时间作准备。也就是说,应该使人们有能力在闲暇时间过一种有头脑的生活,而不是无所用心的生活。

教育应培养爱因斯坦提到的两个概念,一是“神圣的好奇心”,即探究未知事物的强烈兴趣,以及在这探究中所获得的喜悦和满足感。另一是“内在的自由”,即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如果说前者是每个健康孩子都有的心理品质,那么后者是要靠天赋加上努力才能获得的能力。在一切伟大的精神创造者身上,都鲜明地存在着这两种特质。因此,学校教育的主要使命就是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对两者都予以鼓励,最低限度是不要去扼杀它们。(摄影:侯艺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