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借区位优势 办法学名校

大学校长访谈
2002-10-2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曹继军 我有话说


何勤华,1982年北京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1984年华东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1998年获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专攻法制史。现为华东政法学院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自1986年以来,出版有关专著与合著20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30余篇。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

在上海及华东地区有“学法律,考华政”的说法,采访了华东政法学院院长何勤华教授之后,记者觉得华政名不虚传。

何院长介绍说,自1952年成立以来,华政已为国家输送了4万余名法律人才。尤其是1979年复校以来,学校先后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委托,起草、组织起草或参与起草法律、法规200多部,承接并完成国家、司法部和上海市多个科研项目,出版著作(或教材)500余部。仅以今年为例,在国家司法考试中,华政毕业生摘得第一、第二名,上海市法学类著作一等奖全归华政,上海十佳青年律师中九位出于华政。

何院长介绍,从2000年开始,学院探索符合高校实际的依法办学模式,专门成立了依法治校领导小组,制定了“十五”期间依法办学总体规划;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创设了“听证会”制度,凡是师生员工对学校所作处理决定不服的,都可以要求举行听证会,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实行教职工岗位聘任争议仲裁制度;对干部任用、职称评定、住房分配、岗位聘任等予以公示。

学院从法学教育与实践的结合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校打破文科学生除专业实习外一般不设专门实验课程的惯例,着力开发校内教学实践功能,建设一定规模的案例库,供教学使用;建立模拟法庭、模拟仲裁法庭,组织学生模拟开庭,同时组织法院的审判庭实地办案,形成了具有法学院特色的“实验室”、“实践训练基地”。

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教师水平是关键。学院近年来推出了几项颇具魄力的措施,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一,资助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博士生导师每年三次,硕士生导师每年两次,其他教师每年一次。二,出资选派中青年教师出国学习研究,近一两年将陆续派出50位。三,为全部约300名教师配备独立工作室,此项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之中。

谈到华政今后的发展,何院长显得胸有成竹。他说,据人事部的专家对2010年我国各类人才需求总量的预测,法律人才是新世纪最紧缺的六类人才之一。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龙头,将率先建成国际化大都市,成为经济、贸易、金融、航运中心。除上海外,整个华东地区也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活跃、经济和社会最发达的地区,所以,上海和华东地区对法律人才在质和量上都会有更高的要求。华东政法学院将充分利用好上海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优势,把学校建设成现代化、国际化、精品化、特色化的社会主义政法大学。目前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扩展外延,学校将在上海市郊建设新校区,扩大本科生培养规模。二是扩充内涵,巩固提升传统法学专业,发展法学新学科,建设与法学专业密切相关的非法学专业,促进法学与非法学专业的交叉渗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