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科建设应当以人为本

2002-10-2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朱振国 我有话说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接触的每位人士,都谈到人才的重要性。他们认为,重点学科的发展和建设,有赖于具有真实思想和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所以人才包括学术带头人、学术梯队被称之为学科的灵魂的灵魂并不为过。

前不久教育部提供的信息表明,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正面临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紧缺的矛盾突出,特别是缺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另外,我国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学术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北方交通大学副校长杜林说,重点学科强调了大学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和发展的主线。这对于学校凝聚力的形成非常重要。首先,高水平科技人员愿意学习,并且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进入高校。其次,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学校具有了号召力,特别是带动了以本科教学为主的专业建设。由于学术带头人和学术梯队的科研、理论创新以及科技成果在重大工程中的应用,使重点学科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水准,大学本科生的培养质量获得了社会的认可,这一点比研究生层面的培养意义更大、更加广泛。

一些学校建议,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应当建立起有本事的有入口、没本事的有出口的用人机制。北京大学医学部211建设办公室的一位老师说,现在中科院实施的创新工程,一期的投入有数十亿元,每人启动经费就有数百万元,二期投入达到数百亿元,给高校的压力特别大。与中科院相比,高校有着不同层次的师资队伍,担负着教学、科研、产业三头并进的工作,还要面对国际上的竞争,压力相当巨大,只有建立起良好的管理机制和运作体制,才能参与竞争。应当说高校具有综合的优势,只要适当的政策,就能够留得住人。

据记者了解,一些学校在211建设中,从每个学科建设中划出50万元作为引进国内外人才的经费,这个钱虽然有几千万,但是与学校工作的目标实现相比也只是杯水车薪。

沈阳工业大学校长王成元教授认为,学科建设要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重在梯队建设。经费的投入和队伍的建设及条件的改变,是最重要的因素。他认为,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人才,其标志是:人才来自世界各地,而且国际知名,中国的大学里不应只是满眼的黄皮肤、黄头发,这应当是我国在人才观念上的一大突破。想想在海外世界知名大学中那些优秀的华裔科学家,我们的人才使用观是不是应当有一个换位思维过程。

部分高校开始意识到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并将此作为重点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辽宁大学作为省属综合性大学,在今后5-10年学科建设规划中突出强调加大学术梯队的培养和人才引进的力度。学校将尽全力提升中青年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者占教师总量的比率,前5年全校范围内中青年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者占教师总量的比重要达到25%以上,国家和省级重点学科的该项指标要分别达到60%和45%以上;后5年全校范围内要达到35%以上,国家和省级重点学科的要分别达到70%和55%以上。学术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三高一低”,即“高学位、高职称、高水平、低年龄”。为了达到预定目标,辽宁大学继续实施学术带头人梯队和中青年骨干教师选优培养计划,力争在5-10年间造就一支40人左右在学科领域内具有全国知名度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队伍。同时启动国外留学人员“大师级”学术带头人引进工程,设立专项基金,力争在5-10年内引进7-8名在学科领域占前沿位次的顶级人才,或在国内已具有极大知名度且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出类拔萃的人才。

据有关人士介绍,《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继续开展的“211工程”二期建设,将继续以重点学科为核心,届时我国高校学术梯队和学科带头人将有更好的发展,并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