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百年树人 世纪辉煌

2002-10-28 来源:光明日报 毕顺堂 闫占方 邵军永 我有话说

校长苏宝荣教授


河北师范大学是河北省省属重点大学,位于地处太行山麓、滹沱河畔的省会石家庄市。1996年6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由原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学院、河北教育学院、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4所本科高师院校合并组建而成。

学校现有4个校区,占地81.5万平方米,馆藏图书326万册。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点,31个硕士点,51个本科专业,12个教育硕士培养点,7个省级重点学科和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学科覆盖法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等八大学科门类。现有教职工3567人,专任教师165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燕赵学者岗位专家1名,国家和省级以上各类优秀专家83名,教授203名,副教授及其他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14名,博士生导师23名,硕士生导师238名,教育硕士指导教师65名。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1276人,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共22924人,成人教育学生28838人。目前为全国办学规模最大的高等师范院校之一。

学校现有法政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文学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传播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体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汇华学院等17个以教学和科研为主要功能的学院。还设有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研究生教育学院。此外,学校还有附属民族学院、附属中学、附属实验中小学、附属小学等附属单位。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河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办公室、河北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等机构也设在本校。

河北师范大学既是一所新型的高等师范院校,又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她起源于1902年创建于北京的顺天府学堂和1906年创建于天津的北洋女师范学堂,以及1952年和1984年建立的河北教育学院和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陷于列强欺辱、国衰民穷的境地,中国的有志之士积极奋起,探求“兴教救国”之路,河北师范学院的前身顺天府学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办的。1902年,时任顺天府府尹的陈璧在北京创办了顺天府学堂,后历经顺天高等学堂、河北省立北平高级中学、河北师范专科学校、河北北京师范学院等历史时期。1969年,学校搬迁至宣化,改名为河北师范学院。1980年,学校迁至石家庄。

原河北师范大学的前身是北洋女师范学堂,创建于1906年,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女子师范学堂,创建人为近代著名教育家傅增湘。后历经北洋女子师范学校、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西北联合大学教育学院、河北师范学院等历史时期。1956年,数学、物理、化学、地理、体育5系和河北北京师院的生物科同时迁至石家庄,组建石家庄师范学院。1962年,改为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教育学院的前身是河北省教师进修学院,创建于1952年,原址在当时的省会保定市。1958年随省会迁往天津市。1960年改建为河北教育学院。1961年改建为河北教师进修学校。1980年改名为河北教育学院,并迁至石家庄市。

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始建于1984年9月,初名为河北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1988年10月,学校挂靠在河北师范大学,但仍为独立建制,校名延续至合校。

百年沧桑,历史巨变。在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学校始终以光大民族教育伟业,铸就众多民族精英为己任,形成了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教育人才,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校友中有老一辈革命家邓颖超、刘清扬、郭隆真、杨秀峰、康世恩等,有学界名人梁漱溟、张申府、汤用彤等,有中科院院士严陆光、郝柏林等,有著名作家王蒙,也有在国际大赛中为国争光的许绍发、蔡振华等著名运动员、教练员。著名作家曹禺、萧乾,画家李苦禅、孙其峰,音乐家丁善德,社会活动家萨空了等曾在该校执教。

学校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抓住高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机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根据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建设教学科研型、综合性、高水平、有特色的新型师范大学的目标。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自觉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学校呈现出“三大一增强”的办学优势,即:形成了大的师范教育体系、大的教育规模和大的教育环境,整体办学实力明显增强,已经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

——实施“素质教育工程”,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学校围绕培育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善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复合型人才的育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几年来,学校转变了素质教育以基础教育为中心的思想,树立起素质教育适应各级各类教育的观念;转变了以学科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了整体化知识教育观念;转变了以发展智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了智力与非智力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转变了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了着重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转变了学校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构建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人格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组织开展每年一次的从教基本功大赛;开展以周末学术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以“学习钱学森,构筑时代精神家园”为主题的心灵素质教育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通过这些活动,强化了学生的成才意识,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获得全面发展。

学校坚持专业教育主渠道,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了以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现代性和选择性为基本框架的课程体系,坚持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并重,强化和丰富教学实践内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几年来,承担教育部教改课题8项,省教改课题21项,学校教改课题209项。制定了5年课程建设规划,年投入70万元,重点建设300门主干课程。教学手段也实现了多样化、信息化、现代化。学校教学工作会议明确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善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复合型人才”这一育人要求,同时,不断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改革,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启动了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从2000级新生开始全面实行学分制。

学校大力推广和应用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完善了分布式多媒体信息远程教学系统。1997年,学校实现了与中国教育科研网的连通,并被确定为中国教育科研网河北省主节点。1998年,学校率先启动建立了国内先进的“多媒体信息远程教学系统”,该系统被列为教育部高师教学改革计划的重点项目,国家教育部师范司司长马立、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等分别利用此系统为学校师生作讲座。先后开辟了网络新闻及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同时各学院也都建立了自己的主页,全面介绍本学院的教学科研成果。开辟了河北师大科技网,为广大教师提供科研信息;建立了未名心理网站,对师生开展网络心理咨询。信息化建设的加快,推动了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深入开展。2002年,校新闻中心与网络中心共同推出了《视频在线》栏目,把学校的新闻、重大事件和改革与发展的情况制作成专题片上网,丰富了网络的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学校构建了三大课堂相结合的教学系统,全面优化育人机制。通过以教室为空间的“第一课堂”教育,使学生获取宽厚专业知识;开展以校园文化为空间的“第二课堂”教育,培养学生职业和人文素质;面向以社会、中等学校为空间的“第三课堂”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从教能力。学校在西柏坡纪念馆、华北烈士陵园等17处建立了德育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利用暑假抽调各院系骨干力量,组成几十支小分队,赴涞源、涉县、南皮、平山、灵寿等革命老区,进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讲活动;组织师生到全省各地开展“改革开放农村面貌世纪行”社会调查等活动。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把学习社会和奉献社会结合起来,看到了自身的价值,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看到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以及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从而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学校先后八年被教育部、团中央等部门评为全国大学社会实践先进集体,校团委被评为全国红旗团委,获全国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组织奖。

——实施“龙头带动工程”,加强学科建设。在学科建设上,学校以重点学科建设带动一般学科建设,逐步达到了学科的整体优化。学校把学科建设置于经济发展和综合化教育的宏观背景中,并与之需求相适应。通过新建、调整、充实、提高等手段,增强了学科快速应变能力,提升了学科地位,建设起有特色的高师学科体系。现在学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文艺学、中国近现代史、基础数学、细胞生物学、凝聚态物理、汉语言文字学等7个省级重点学科。同时,还建设了一批校级重点学科和校级重点建设学科。1998年学校进入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行列,基础数学和细胞生物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点实现零的突破。2000年,动物学和植物学两个专业又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建立了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国际政治、伦理学、基础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美术学、英语语言文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基础数学、应用数学、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植物学、动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3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51个本科专业,1个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2个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12个教育硕士培养点,有25个专业可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学校已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和培养、培训一体化的完整办学体系。

——实施“名师工程”,建设新型教师队伍。学校建立了吸引、稳定人才机制,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制定《河北师范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十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确定了“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终身受益的教育观念,高尚执着的道德情操,开拓进取的精神面貌,善于创新的专业水平,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师资建设目标,实行“树立名师、培养骨干、激励群体”的政策,加速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到目前为止,共选拔学术带头人两届73人,评选中青年骨干教师两届90人。

学校建立了补充和培养提高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出台了《河北师范大学关于人才引进的暂行办法》,共引进博士生导师和博士研究生6人,聘请国内外教育专家90余人来校任兼职教授。同时加大师资培养工作力度,增加培训经费投入,1998年以来每年投入200万元,定向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59名,各类进修教师248名。

扎实有效的工作,使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650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省管优秀专家17人,享受政府津贴人员45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人,博士生导师23人,硕士生导师238人,有15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实施“科技攻关工程”,带动科技工作上水平。学校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确立了科研工作的思路,即巩固现有优势研究领域,努力做到你有我优;大力推进新兴领域和方向的成长,努力做到你无我有;稳住基础研究,加强高新技术研究,走产、研结合的路子。学校出台了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引导教师出高水平的学术精品,鼓励科研面向经济建设,成果转化的利益向科研人员倾斜,同时不断加大科研投入,设立了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博士科研基金、青年和一般项目科研基金,不断加大科研成果的储备,使广大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优势的学科,其研究领域独具特色。

近年来,承担国家级项目43项(自然科学33项,社会科学10项),省部级项目142项(自然科学88项,社会科学54项),其他厅局级项目221项(自然科学89项,社会科学132项)。承担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级项目,如:孙大业先生承担的国家“973”项目子课题“作物抗逆性与水分、养分高效利用的生理及分子基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钙调素信号转导途径在植生物细胞增殖、生长中的调控作用”;马力耕教授获得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细胞外钙调素功能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苏宝荣教授承担的“汉语词义研究与语文辞书释义”;苑书义教授承担的“近代中国小农经济的变迁”;王玉平教授等承担的“西柏坡与新中国”等一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据中国科技情报信息所提供的“中国高校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我校在1989至1998年的十年间,所发表的科技论文,被国际上颇具影响的《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119篇,居全国高校第72位,1999年所发表的科技论文被SCI收录34篇,居全国高校第49位,2000年所发表的科技论文被SCIE收录70篇,居全国高校第44位。

为使科学研究工作更好地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学校努力探索应用技术研究和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学校确定了以“精细化工”和“生物技术”为重点的应用技术开发研究方向,同时鼓励不同层次的应用技术研究。学校的医药中间体和纳米材料技术等小试技术项目已经成功地向河北宣化化工厂、河北茂源化工有限公司、哈尔滨时代工贸公司等企业实施了转让。目前,纳米材料技术部分产品的中试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即将进入工业化阶段;学校与华北制药有限公司新药中心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签定了合作协议;学校培育的优质麦新品系受到了市场的青睐,最近学校与保定欧麦公司达成了新品小麦产销和技术一体的合作意向;同时学校积极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服务,开展了“土地规划”、“市域规划”、“地价评估”等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好评。

目前,学校科研机构有39个,为科研事业和学术的繁荣作出了贡献。挂靠在学校的学术团体35个,促进了学校的学术交流,活跃了学术气氛。近年来,学校成功举办(和合办)国际性学术会议4次,全国性学术会议37次。特别是今年8月成功举办了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算子代数及其应用”、“组合数学”两个卫星会议,给国内外学者留下深刻印象,受到广泛赞誉。

学校的科学研究在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1995年至2000年五年间,学校科研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17项,其中,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奖19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省社会科学成果奖96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69项)。

——实施“教育帮扶工程”,推动“普九”工作深入开展。为配合河北省“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学校发挥自身师资力量、智力资源雄厚的优势,积极主动参与扶贫,于1996年启动实施了“教育帮扶工程”,加强与全省中学特别是条件艰苦的边远、贫困地区中学的联系,开展智力扶贫,在为农村培养高素质师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启动该工程以来,共组成8支帮扶小分队,分赴保定顺平县、邢台临城县、衡水武邑县、石家庄平山县、张家口张北县、沧州献县、承德丰宁县、秦皇岛青龙县等8县,发挥专业特长和优势,开展英语、美术、法律、文化、教育、餐旅服务、科普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和科技文化宣传。共有61名教师、85名学生、48名干部参与帮扶,进行业务3150人次,其中师资培训1385人次,授课1830学时,接受贫困县中小学音美进修教师10人,并支援了大量的图书、教学仪器、实验设备。教育帮扶工程的开展,进一步体现了学校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指导思想,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在培养高素质的合格师资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2000年初,学校被教育部授予“中华扫盲奖”,被河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北省三下乡先进单位”。

此外,学校还实施了“教育示范工程”,以教育研究课题攻关和教育改革实验为核心,面向省内示范高中和示范职业学校,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新鲜经验,取得良好效果。

——实施“师魂铸造工程”,不断加强和深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快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步伐,取得显著成效。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导刊》介绍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经验。2000年、2001年学校先后两次在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做经验交流。2001年,河北省委组织部拍摄制作了电视专题片《铸师魂——河北师大思想政治工作纪实》,作为全省党员教育通用教材发行,在全省引起很大反响。2002年,学校被评为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河北省“三.五”普法先进单位。

学校高度重视发挥“两课”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不断深化“两课”改革,加强“两课”建设,形成以邓小平理论为主干课程,各有分工,功能互补的科学的课程体系。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中,由“单向注入式”转向“双向交流”的启发式、讨论式,采用“教师设问、学生自学、课堂交流、课后总结”的“四段式”教学法,紧紧扣住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帮助他们解决思想认识上的困惑,激发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积极性、自觉性。学校注意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在“两课”教学和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中的作用,从1999年开始,要求每个教师要掌握计算机操作知识,使用互联网。并由“两课”教师制作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已在校内7个专业和国内几十个院校投入使用,这是国内第一个完成的课件。2000年,学校被评为河北省“两课”教学改革先进单位。

学校自1996年合并后成立了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并于1998年承建了河北省邓小平理论(教育、科技、文化)研究基地。组织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专家、学者、结合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集中力量,从不同角度开展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工作,使教学、科研和直接服务社会结合起来。学校还通过高水平的理论讲座加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成立了由学校领导参加,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宣讲组,在全校举办系列讲座活动,每人负责一个专题。他们在系统讲授理论的同时,注重运用理论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紧密联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校改革发展的实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校还注重用专家教授的先进事迹来教育和感化大学生。学校组织青年教师和青年学生采访了在治学与做人方面有突出事迹的一百多位教授,编辑出版了《治学与做人——河北师范大学百名教授访谈录》。该书的出版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同学们说:我们多次被专家教授的严谨治学态度、无私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个人品质所深深打动。透过文章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他们的事迹给我们以激励与启发,促使我们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1997年至2000年,学校组织开展了“树师表形象,创文明校风,为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作贡献”活动。该活动开展得深入扎实、生动活泼,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涌现出20个“树、创、献”活动先进集体,215名先进个人、16名校级教书育人模范教师。通过开展“树、创、献”活动,弘扬了师德,树立了师表形象,提高了教工整体素质,增强了凝聚力,促进了文明校风的形成和学校教育改革的发展。

——实施“文明校园工程”,加强校园文明和美化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教育力量,对学生思想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这方面,学校一手抓软件建设,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近年来,先后围绕香港回归、建国50周年、澳门回归、建党80周年等举办了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陶冶了学生情操,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学校大力加强硬件建设,按照办学规模和学院组建定位,制定和落实校园总体建设规划,建设现代教育建筑风格校园。校园环境建设充分体现教学、学术主体氛围,建设哲理式、花园式校园,为学生们营造了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新世纪、新起点,新机遇、新发展。河北师范大学正以昂扬的姿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出办学特色,发挥整体优势,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建立开放的高师运行机制,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善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根本任务,向着教学科研型、综合性、高水平、有特色的新型师范大学的目标迈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