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服务群众,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和政府根本宗旨的要求,也是政府部门必须恪守的基本准则。加快政务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担负起政府服务公民、服务社会的责任,是官本位向民本位的转变,是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加快政务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是各级政府适应市场经济规则,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步骤。南京市政府推行政务公开、从严治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向服务要效率、靠服务优化发展软环境的政务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值得一读。
我希望有更多的南京市民来谈成功。我们市委市政府的责任:帮助每一位创业者获得成功,让南京成为一个充满成功希望的城市。
——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南京市委书记李源潮
要把转变机关作风落实到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建设“服务型”政府上来,把企业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机关作风建设的突破口。
——南京市市长罗志军
北京10里长安街西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所在地新华门里矗立着一块巨大的影壁,上面赫然写着“为人民服务”5个大字,那是共和国缔造者毛泽东的手书,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夙愿。今天,它向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昭示:适应市场经济规则,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努力改革政务,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彻底摆脱传统计划经济的羁绊,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服务”,一个讲了几十年的话题。
“服务”,一个讲了几十年还要继续讲下去的话题。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一位南京市民到北京度假,当他路过新华门,再次看到“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大字时,顿时生发出不同以往的新鲜感慨来。
今年以来,在南京,市民听到的最多词汇是“服务”。从新当选市长罗志军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从两会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中,从新闻媒体的大众传播上,“服务型政府”、“一站式服务”、“一门式服务”、“贴近式服务”、“跟踪服务”、“全程式服务”、“全日制服务”等等扑面而来,他们在享受着来自政府及政府各部门越来越周到的服务。在政府部门,服务稍有差池,市民便会质问:“不是服务型政府吗?怎么会这样!”
过去,市民感觉到政府部门办事关卡多、程序多、效率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有的市民甚至感觉到“投诉无门”。
可到了今天,市民见市长,或通过各种渠道反映民意,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这是服务型政府带来的特大变化之一。
早在今年春节,南京市领导及市级机关30多个部门的千余名干部,就深入基层开展新春大走访活动,干群同心话家常、谋发展,共商富民强市之策。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南京市委书记李源潮和南京市市长罗志军坐在市民家里,一边嗑着瓜籽,一边唠着家常。大年初一,市长罗志军又来到南京人民广播电台与市民热线对话。许多市民就加强老城改造、落实拆迁政策、帮扶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问题向市长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罗志军热情地与市民交流,逐一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对话结束时,他还把自己的电子信箱地址通报给全市市民,表示将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政府与市民的交流,树立起“服务型政府”的新形象。
原来,应市长罗志军的要求,南京市政府网站(www.nanjing.gov.cn)开通了市长信箱,使市民天天都能与市长论道。2月25日,一个署名“爱管事”的市民给罗市长发了一封信,对南京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爱管事”希望罗市长读过这封信后,回一封“知道了”3个字的信,他(或者是“她”)就满足了。结果,罗市长在长长的回信中表示,不仅“知道了”,还充分肯定“爱管事”的一些想法很有水平,与市政府的一些决策不谋而合。
市长信箱里的Email与日俱增,据统计,仅今年1到10月中旬,就收到群众来信7976件,其中发给罗志军市长的就有4972件,办结率超过80%。这种跨越时空,跨越行政阶层的现代通讯方式,一下子拉近了市长与市民的距离。
一些市民说,如今,我们与市长是平起平坐,零距离接触。
秦虹小区有一名聋哑女青年徐雁,毕业于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后,两年来却找不到工作。她两次给市长信箱发送电子邮件,反映自己渴望就业的心情。罗志军市长非常理解徐雁,也为她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把信批复给有关部门,但因为毕业生分配已经市场化,有关部门建议徐雁到人才市场去。半年后,徐雁终于有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在一所小学工作。高兴之余,她又发Email给罗市长,历数她就业路上遇到的一个个好心人,决心做好工作,回报社会,为建设南京、振兴中华做出贡献。
家住白下区的店主张萍对老城改造拆迁市面房的工作有意见,情急之下给市长信箱发了一封信。几天后,街道城管科的干部上门转达罗志军市长对她来信的批复,并与她商量解决办法。张萍深受感动,又给罗市长回了封信,表示说,政府如此关心体谅老百姓,我们市民也要顾全大局,支持城市建设。
反映乱收费的,要求给企业松绑的,对物价提出质询的……各种各样的电子邮件纷至沓来。
市长信箱里,不仅有市民一事一议的请求,还有洋洋数千言的鸿篇巨制。江苏省气象局胡辛陵先生关于北极阁气象台建设的意见就是一例。北极阁早在南朝时代就是观测天文与气象的灵台候楼。1999年国家计委、国家气象总局就下达了建设项目,但3年来未有进展。胡先生虽是省气象局的领导,却以一名普通市民的身份给市长罗志军发了一封长达3500字的Email。罗市长认真读完这封长长的邮件,当天就作了批示:“来信已收到,内情尽知。我已请主管市长研处,很快会面谈。谢谢!”
一位外企的员工也通过市长信箱谈自己的生活感受。他尖锐地指出,政府没有公信力,警方向外企摊派报刊,南京长江大桥堵塞严重等等。罗志军感谢听到了真话,写了回复,此信及市长回复被刊发到网上,印发到《政务信息化简报》上,并请市政府督查处就国有资产评估、公安摊派报纸杂志等问题专题督查。由此也引发了市委、市政府“打造诚信南京”的重大决策。
在市长信箱的带动下,南京市已有30多个政府组成部门开设了“局长信箱”。
今年以来,南京市民与市领导和各级政府部门的直接交流、对话渠道越来越多。市民遇到烦心事,想起好主意,一个电话,一个Email,就可以同市长、局长对话,而市长、局长也经常出入“党政领导接待日”,参与“市民论坛”,到信访接待室、电台、电视台的直播室、报社的“读者热线”,面对面地与市民交谈。
“群众来访接待日”制度,是联系群众,接近群众,改进政风的措施之一。南京市规定,市领导每月一次,区县领导及政府部门领导每周三窗口值班或定期接待群众来访。上半年就有1000多人次的局级干部接待了群众来访。为保证工作掷地有声,所有接待日的接待地点、时间和联系电话均向社会公布,并建立了领导批示件办理和督办制度。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南京市委书记李源潮到任后的第一个月,就在领导接待日接待群众来访,协调解决了南京长江大桥北堡两万居民拖了32年的“出行难问题”。市领导与市民零距离接触,面对面对话,及时化解了矛盾,也处理了不少棘手的难题。今年1至8月,群众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反映问题1078件,绝大部分都明确了办理单位,特别是外商投诉件,基本做到件件有较好的处理结果。
过去只是在电视里、广播里、报纸上看到影、听到声的地方行政长官们不再是市民心目中那种“敬而远之”的形象了。零距离接触,使政府与群众,市长与市民心心相印,为改革政务、转变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奠定了基础。
巍巍锺山,俯瞰沧海桑田,沐浴秋月春风;六朝古都南京,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如同原子裂变需要引爆中子一样,要使市民中蕴藏的富民强市积极性得以发挥,并成功地与政府的决策对接,需要搭建沟通、理解、交流的平台。在服务型政府的打造过程中,南京市政府找到了调动市民关注政务的钥匙,那就是政务公开,阳光操作,把知情权交给市民,引导公众关注、参与政府的重大决策。
现阶段,各种论坛、峰会风起云涌,但像南京的“市民论坛”却屈指可数。
“市民论坛”是南京市塑造城市形象系列活动中的创造。城市形象工程,作为21世纪城市建设发展的新概念、新动力,是通过塑造城市特色和品牌来完善城市发展、构建城市竞争战略的核心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量。把这么重要的战略任务交给市民,南京市党政领导义无反顾。因为创造良好的城市形象,让六朝古都老树新花,形成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腾飞,不仅是城市管理者的课题,同样是南京市民的共同责任。
4月以来,“市民论坛”已经成功地举办了7期,市民和城市领导者就《南京需要什么样的市民精神》、《个私经济如何“火”起来》、《支持老城改造,共同建设新南京》、《世界杯后话“十运”》、《成功在南京》、《关注再就业》等话题,各抒己见。每次“市民论坛”的选题,事先都在新闻媒体上公布,论坛都由专家主持,市民自愿报名参与,每次论坛都有市委、市政府领导参加,论坛上的一些真知灼见、锦囊妙计已经成为市委、市政府制定富民强市政策的重要依据。
平等是交流的基础,交流是理解的发端。当城市领导者与普通市民的思想得到对接与碰撞时,融合、呼应、交汇,思想的火花一经点燃,就会绽放出遍赏群芳、姹紫嫣红的节日焰火来。“老城改造”是许多历史故城最难做的工作之一,尤其像南京这样蜚声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文物需要保护,文化内涵需要发掘,城市独一无二的个性需要张扬,人居条件需要改善,只有赢得市民配合才能完成任务。经过“市民论坛”,市民懂得了“老城改造”是一项“民心工程”和“形象工程”,也就通情达理了。建邺区兴隆街道东林村居民蓝来胜、王雁夫妇喜迁200平方米的新房才3天,但为了“老城改造”,不得不忍痛割爱,迁到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过渡房里。作为特别嘉宾参加“市民论坛”,他们说:“一开始也想不通,但作为南京市民,要服从大局。”一番话感人至深,在场的李福全副市长代表政府向夫妇二人深深地鞠了一躬……
“市民论坛”已成为南京市创建服务型政府的一个新的亮点。
像“市民论坛”这样吸引市民参与有利于公开行政的活动,在南京各级政府中相当普遍。鼓楼区有“议事园”,建邺区有“社区论坛”,各级政府机关和政府部门都有相应的贴近群众、倾听民声,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渠道。
“规划公示”制度,是南京市建立政府决策公示制、预告制和通报制的一项重要内容。3月,新街口乐富来广场和大行宫路口竖起两个大型灯箱,展示南京老城改造重点工程“中山东路汉中门规划设计方案”,征求市民意见。不到半月,就收到市民建议400余条,许多好的建议在修订规划时被专家吸取采纳。过去,城市建设的规划设计一般由专家制订,领导拍板,而今天首先要告知所有市民知晓,并能征询市民意见,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规划公示”引起了市民关注,也得到了好评,市民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老城改造得到了市民广泛的支持,上半年顺利拆迁80万平方米。近几个月来,又相继有鼓楼——北极阁风貌区改造规划、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国民公馆区历史风貌保护规划、夫子庙风景区改造规划与公众见面。今年,南京确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约150项,投资规模约181亿元,比上年投资增长90%以上。在市民的支持下,国庆期间,一批先期竣工的项目向海内外游人展露身姿:在中山东路——汉中路这条南京的历史文化轴线上,新添了6座公园和10多个景点;水西门大街拓宽了一倍;莫愁湖公园周边300米的围墙和建筑被拆除,湖景与市民广场融为一体,一派祥和;玄武湖环湖景观带,使下了火车的游人,沿湖尽览玄武门、解放门、太平门的山水城林景观……
此外,“网上政务大厅”,也是政府决策公示制、预告制、通报制的最快捷工具之一。政府在互联网上开办了“网上政务大厅”,凡是能公开的公文全部上网公布,政府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与办事程序也全部上网公布。各级政府部门相继推出了“窗口公示”、“网上公示”等公示制度,不仅仅是公开办事制度,更重要的是让市民享有知情、参与、监督的权利。政府邀请新闻记者旁听市政府常务会议,以增加政府决策的透明度。政府还免费向市民赠阅汇集政府最新文件和政务信息的《南京政报》。
物价和税收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事情,政务公开,就要把相关的知情权交给市民。今年8月,该市物价局将100万册《市民缴费指南》免费发放到每一户市民家中。在此之前,该局已经向全市70万农户发放了《涉农收费手册》。在制定价格决策时,也广泛听取了社会方方面面的意见。据了解,南京市已经举行了10多次价格听证会进行价格决策,其中液化气价格调整听证会上,代表们挤去“成本水分”,为市民减负300多万元。
南京市政府秘书长沈健对记者说,南京市政府的政务改革一条突出的特点,是改变政府过去包打天下的状态,简政放权,把政府办成符合“小政府、大社会”构想的“有限政府”。
打造服务型政府,实行政务改革,就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高速运转,而实现这一目标就要简政放权。去年以来,南京市已经两次清理削减行政审批事项967项,其中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了三分之二。现在的南京,项目审批、规划审批、环保审批、土地办证、房产办证、卫生办证、公安办证等手续大大简化,时间大大缩短,有的只用原规定的三分之一时间就办完该办的程序。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促使许多政府职能部门在还权于社会、还权于企业的过程中,更加明确自身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将工作重点从“指点江山”到提供有效服务、加强政策引导、提高行政效率和优化发展环境上来。
企业工资政府审批制度,是许多年来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不久前,南京市大刀阔斧地在全省率先明令取消了这一审批项目。
追溯历史,我国的企业工资总额审批制度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实行,80年代以来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80年代末期,南京市约15000家各种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工资总额都纳入政府审批的范围里。到去年为止,南京市政府还管理着7000多家企业、数十万职工的工资总额审批大权。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企业工资总额审批这种典型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显得越来越不适应。据了解,近年来的实际操作中,有关部门为了尊重企业分配的自主权,所谓审批已经越来越流于形式。这些形式化的审批耗费了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大量人力、物力。
为适应市场经济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南京市政府果断地取消了企业工资审批制度,把发放工资的自主权交还给企业。市政府主要领导认为,这样做还可以给政府“减负”,腾出精力来干真正该干的事。
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限,改善服务环境,增加服务时间。在政务改革中,南京市政府和政府各部门不断寻找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并在简政放权中产生了许多创新。深受投资者好评的“企业预备期”制度就是一项新的创造。对基本符合条件的筹建企业,先核发时限为半年或一年的营业执照,为其办理银行账户、申请贷款、土地征用、项目审批等相关手续提供便利,加快投入运营。半年来,已有通用电气医疗系统公司等65家企业办理了预备期执照,注册资金4.7亿元,占全市引进外资总数的10%。取消前置审批的“先照后证”制度,吸引了550家企业来南京投资兴业。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的“注册资本分期到位”制度,已为1436家企业注册登记开了绿灯。
南京城遍地梧桐:春天,编织绿影婆娑;夏天,支撑遮阳大伞;秋天,撒下落叶缤纷;冬天,铁骨傲雪凌霜。
转变机关作风其实就是打造软环境,以转变作风促进投资软环境的优化,就如同栽种好梧桐树,引凤求凰。
今年4月,由该市市委、市政府牵头,对南京市的投资环境进行专题调研,比较沿海开放城市,寻找不足与差距后,成立了改善投资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改善投资环境的313条措施,在《南京日报》上向社会公布。5月,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的意见》,开宗明义,强调通过打造服务型政府,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在全市营造统一高效的政务环境、投资者满意的服务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文明公正的法制环境、良好的科技人才发展环境和健康和谐的舆论环境。
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深化,使优化投资软环境更加看得见、摸得着。在第二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59个部门的1304个项目被列入清理范围,在市级设立的273项中取消了170项,对余下的103项正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再清理,同时取消了一批前置审批和审批环节。
影响投资兴业的还有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对人们深恶痛绝的“三乱”行为,南京市政府快刀斩乱麻,对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全面清理,向社会公布《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推行收费“阳光工程”。目前,已取消不合理收费25项,减轻企业负担4.21亿元人民币。
通过调研,南京市政府了解到,“三乱”还来自机关各部门的小金库,一些部门借助出版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机会搞摊派、拉广告,影响极不好。必须从源头上封锁住小金库。市政府对机关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进行清理,17种内部刊物被明令停刊,明年1月起停办,保留下的两种刊物必须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办刊。
“作风就是软环境”,市长罗志军深有体会地说。
不仅投资软环境需要改善,创业软环境同样需要改善。
在南京市加快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发出了号令: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让南京个体私营经济实现新的跨越。要求政府各部门,克服以所有制论英雄的旧观念,把环境当作生产力,为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向服务要投资软环境,南京市各级政府一起行动,切实推进依法行政,努力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办事效率和行政效能。建邺区政府提出创建“最佳投资创业服务区”的目标,新近建成的区行政服务中心、行政审批会办中心、投诉中心、招商中心、会议中心集于一座楼中。其中行政审批会办中心首批已进驻了21个具有对外审批和服务职能的部门,可承办84个行政审批、许可、核准、登记服务项目。换言之,过去要跑21个部门才能办完的事,如今只进一个门就可完成,服务不好还可以就地投诉。
滨江而居的下关区,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相对集中的一个区。区政府在过去社区服务的基础上创办了“一门式”区级政务超市,使群众像在商品超市购物一样方便快捷地完成行政审批等事宜,让市民感受到政府锐意改革的精神和魄力。
向服务要软环境,政府各部门积极行动,市政公用局开展了“市政服务进社区”活动,该系统的15家窗口单位走进社区上门服务;市工商局在系统内开展了服务经济建设、创人民满意工商局(所)活动,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规范收费行为,大力改善地方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市国税局出台了国税征管工作规程,简化办税程序,努力提高为纳税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房产局把产权和交易合并为一个窗口,现在的办证大厅是原来的三倍;各家医院365天门诊,创全国之首……
据对500多家企业的调查,认为今年南京投资环境有明显改善和有改善的达95%。
服务型政府形象的初步确立,变管理企业为服务企业,改善了投资环境,激发了经济活力。仅今年上半年,南京市就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53家,合同利用外资10.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5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比分别增长82%、138.5%、77.3%。新发展私营企业6200家、个体工商户1.54万户,同比分别增长89.8%、20.33%。
今年5月20日,南京市政府在当地新闻媒体上公布了新成立的行政效能投诉中心、私营个体经济投诉中心、民营科技企业投诉中心及外商投诉中心的热线电话、办公地址。
四个投诉中心的建立表明了市政府实行新政务,建设服务型政府,从严治政,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的决心。
江苏省委副书记、南京市委书记李源潮不止一次地强调,机关作风好与不好,要请人民评判。我们的公务员工作如何,我们的政府如何,人民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也最直接。建立四个投诉中心,就是把政府、政府部门、公务员置身在人民的监督之下。
接受监督,请人民评判,是实行新政务,还权于民的实际步骤,是促进官德建设,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条件。
去年年底,市委、市政府抓住市政公用系统的个别领导干部酒后闹事这一“为官无德”的反面典型,撤销了市政公用局主要领导的职务。市委、市政府与全市干部“约法三章”,要求改进作风要落实在行动上,要从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做起。紧接着,又在全市90个局级部门和单位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万人评议机关”活动。共向企业、思想作风建设监督员和六城区部分市民等各方面代表发放评议表8348份,回收6373份;调查问卷37.4万份,回收意见建议36380条,实际参加评议的人数超过11000人。
3个月后,第一声春雷响起,在春节后第一天召开的全市机关作风建设大会上,公布了群众评议结果。根据群众评议结果,对执政为民成就显赫的排序在前10名的部门予以表扬;对排序末几位的部门经严格组织考核后,给予组织处理或警示教育。该市市政府对暴露的问题,不护短、不含糊,敢于动真格,果断调整评议排名后5名的机关领导班子。市房产局、市市容局的主要领导被双双免去行政职务。市委、市政府还专门发出了《关于认真落实中央“转变作风年”要求,切实解决机关作风突出问题的意见》,强调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希望的事情做起,确定了切实解决群众“投诉难”、“办事难”、坚决治理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建立机关作风评价反馈机制等机关作风建设的十项任务。
今年上半年,结合改善投资环境调研,又在外商投资企业中对市级机关32个职能部门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意见比较突出的2个部门进行诫勉谈话,同时对两个省垂直管理部门的班子进行集体交换意见。
强烈的震撼,使那些“太平官”清醒了,“不进则退,优胜劣汰”这些市场经济的规则正在政府机关中运用,“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得以营造;巨大的冲击,使多年的“铁交椅”松动了,没有真正本事,滥竽充数者失去了市场;更重要的是,人民群众由过去的“观众席”、“拉拉队”,一下跃升为“裁判员”,主人翁意识得以提升。
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是我党的群众路线,把群众评议与组织考核有机结合,更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今天,这些思想已经不再仅仅是只说不做的乏味口号,而成了南京市政府各级机关的自觉行动。据了解,已经有30多个局级单位,上门到1000余家企业走访;50多个部门深入基层,广泛倾听群众呼声;40多个单位聘请了机关作风监督员700多名。市级机关还在去年聘请62名兼职作风监督员的基础上,又聘请了11名省市机关离退休老干部担任专职作风监督员。
请人民群众评议政府工作和干部作风,建立新的社会评价系统,是从严治政,转变政府职能和干部作风,建立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为保障人民行使好自己的监督权利,南京市有近70个部门普遍建立了投诉责任承办、群众投诉反馈和限时办结制度。仅两个月时间,设在市监察局的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就接受各类投诉咨询415次,其中80多件投诉意见集中反映了一些行政执法部门巧立名目乱收费、违规干预企业和市场,以及办事拖拉、相互推诿的“衙门作风”。经投诉中心逐项查实,很快依法处理了市质量监督局下属一家单位违规收取个体工商户办理代码证书电子副本(IC卡)费用30万元等一批违规违纪问题,并根据群众意见,与市科技局协调,将按规定要40个工作日办理的审批事项,缩短到15个工作日。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有明显提高,投资软环境有明显改善——这是南京市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初步目标。该市市政府的领导说,打造服务型政府工作的大幕刚刚拉开,全方位、立体化的政务改革正向纵深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