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部委,205个科研机构,数万名科技人员。这是2001年11月迄今两批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体制改革所涉及的规模。其实,这仅仅是我国科研机构体制改革广阔画面的一角。
科研院所机构改革事关体制、机制、人事、分配制度等深层次问题,因而广受社会瞩目。
回眸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13年以来我国科技改革与发展的历程,科技部部长徐冠华院士曾用一个整齐的排比句来描述:
“这是创新理论不断发展的历史,是传统体制重大变革的历史,是优秀人才竞相辈出的历史,是科技成就硕果累累的历史。”
科技体制改革在创新中取得历史性突破。近13年以来,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围绕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以国家经贸委属下的242家科研机构体制改革为先行标志,就是将科研事业单位转变为现代科技企业,这项工作到2000年5月基本完成。
转制的目标,是解决困扰我国多年的科技与经济脱节的“两张皮”问题。在此基础上,各地省属数以千计的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的体制改革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目前已有600多家科研机构完成企业化转制。有统计显示,转制后的科研机构创新活力大增、经济效益大增、为国家经济建设支持力度大增。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近年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它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说,其重要意义就是在我国科技界率先进行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围绕着创新,中科院进行了建院50年来最大规模的结构性调整。一时间,中科院让人瞠目:不再进行传统意义上的评职称而代之以聘任制,竞争上岗,高职可低聘,低职可高聘。这在科技界乃至全社会引起轰动。从其效果上看,近几年中科院科技人员创新意识大大提高,凝聚和培养了一大批年轻高水平人才,特别是创新工程使科技人员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创新使科研机构攀登科学高峰劲头十足。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等最近都明确提出瞄准国际一流研究机构目标。创新使科学家立志做大事:如在基础研究领域,中科院一批年轻的科学家组成团队向世界科学高峰发起了冲击;在应用技术领域,大批科技人员不再满足于做个人的小课题,而是瞄准国家需求进行合力攻关。创新使中科院这支我国科技的战略方面军显示出勃勃生机,这里孕育着中国科技事业在未来的腾飞。
科技竞争能力在创新中大幅提高。我国近年来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创新中取得突出成就。在生命科学研究上,中国科学家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参加了被誉为20世纪三大科技计划之一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测定人类基因组序列1%的任务。我国科学家在2001年完成了世界第一张水稻基因组图谱,这项重大成果登上了世界顶尖刊物《科学》杂志封面,并大篇幅报道,被《科学》杂志称作是“对科学与人类的里程碑贡献”。在地球科学研究上,澄江生物群的发现与研究,被列入20世纪最令人惊奇的发现之一。最近科技界又传来捷报,我国第一款商品化的通用高性能CPU芯片“龙芯”1号流片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在通用计算机领域中有了“中国芯”。在航天领域,“神舟”号宇宙飞船三次发射成功,我国正在向着载人航天目标迈进。
我国通过多年实施的国家863计划、973计划、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等一系列科技计划,在当代科技的许多重要领域完成了大量创新性成果。据统计,1990年我国科技人员发表论文被科学引文索引(SCI)和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为7945篇和2840篇,分别列世界第15位和第9位,而到了2000年,则分别达到3万篇和1.3万篇,分别列世界第8位和第3位。我国专利申请受理量近十年成倍增长。从总体上看,我国整体科技实力已居于发展中国家前列,部分重点和关键领域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创新中,我国高技术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不断增强。仅从农业角度看,科技进步促进了我国粮棉油等农产品全面增产,科技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已超过40%;创新工作也使我国科技队伍规模迅速扩大,优秀青年人才不断涌现,在像863计划的专家委员会中,45岁以下的科学家已占有相当比例。科技人员的待遇也得到空前提高,“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的历史已一去不复返了。
创新,在今天的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中已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科技界的标志性词语;创新激发出科技人员创造的潜能;创新使科技对国家经济发展贡献率逐步提高;创新也提高了我国科技工作本身的国际地位。人们都看到,近年我国举办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越来越多,如国际数学家大会、国际工程技术大会、国际水稻大会等等,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在这些领域前沿具备了相当的发言权,受到了国际同行的瞩目。
在历数我国科技事业取得辉煌成就中,我们增加了赶超世界水平的自信心,增强了民族自豪感。然而,我们没有理由沉醉其中。我国科技界权威人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这一点上已有共识,即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如,近几年我国自然科学一等奖连续几年空缺,这说明我们原始性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投入尽管有了增加但仍落后于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水平;科技进步对调整经济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的影响和带动作用不够明显;我国本土上还没有产生诺贝尔奖科学家,等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这是江总书记最近的一个论断。党和国家对科技界寄予厚望。科技界要想实现攀登科学高峰,为国家战略需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贡献,任重而道远。